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何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zuò,赐予)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摘自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二  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违反本宪法。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顾炎武笔下的“封建”是指什么制度?(2分)他认为“郡县”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根据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在哪些方面对中央(合众国)与地方(州)权力作出了明确的规定?(4分)上述规定体现了什么施政原则?(2分)美国由此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对地方行政体制的探索,(4分)这些探索表明我国在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上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具体区别”,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清末民初国旗变化

              材料三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是谁?据材料一,概括它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对比材料二中清末民初的国旗,说明五色旗的设计体现了哪些政治理念?

              (3)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 3.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 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1)分析材料,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分)

              材料二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回答: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