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
              (2)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处于何种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列传》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两对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和明太祖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
              (2)根据伯利克里的演说,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3)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分别形成专制与民主政治的主要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