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如图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三省职责不同,权限有别
              B.皇帝是中央决策集团的中心
              C.分权制衡,强化皇权
              D.门下省是三省的中枢机构
            • 2. 唐开元四年(716年),汴州发生了蝗灾,中书令姚崇领导灭蝗工作,汴州地方长官倪若水拒不执行命令,姚崇乃牒报(行文通报)若水,强令其采取灭蝗措施.据唐朝三省体制判断,这说明了当时(  )
              A.中书省势大,姚崇越权行政
              B.门下省失权,三省体制瓦解
              C.相权膨胀,威胁皇帝权力
              D.藩镇割据,倪若水抗拒中央
            • 3. 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 4. 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瘩《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二门下级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弃(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瑞(尚书仆封)而亲德弃,(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鸡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许旨,会瑞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瑞、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一一《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 6. 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 7. 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其目的在于(  )
              A.缓和三省矛盾
              B.分割宰相权力
              C.评议皇帝得失
              D.加强君主集权
            • 8.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 9. 宋人胡致堂说:“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分为两省,而尚书守成,颁之有司。”这表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奉行流程式分工
              B.实行职能式分工
              C.架空皇帝的决策权
              D.强化君主专制独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