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8分)

               

            • 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中,从图一、图二到图三表明我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北宋王朝建立以后,吸取汉唐的历史经验,为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屈超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有哪些“历史经验”?(2分)列举北宋“在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采取的改革措施。(4分)

              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秦、汉、宋三代在地方管理上共同的趋向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2分)

               

            • 3.

              (1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6分)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2分)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2分)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2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存在着“权力制衡”,除了文武制衡,还有行政与监察机构的制衡,行政机构之间的制衡,地方官员之间的制衡等。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在上述四位皇帝中任选二人分别在文武制衡、行政与监察制衡方面加以说明。(4分)

              (2)上述四位皇帝在权力制衡方面还表现在相权的处理上,他们采取措施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4分)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 “权力制衡”的实质是什么?(4分)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哪些朝代实行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开始设置内阁是在哪个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哪个朝代设置的?(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5分)

               

            • 6.

              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者则削其地,三不朝者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2分)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洁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在推行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6分)

              (4)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中国选官制度有何变化?(6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五十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2分﹚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2分﹚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

              (2分)

              (4)材料四中图一和图四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3分)

               

            • 9.

              (26分)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 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 从政治上讲, 是贵族政治的衰落, 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 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

               

            • 10.

              (26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

              ——罗兹·墨菲《东亚史》

              材料三  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10分)

              (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7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9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