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
              A.实行察举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刺史监察
              D.建“内外朝”制度
            • 2.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
              A.限制了王国势力
              B.增加了选拔人数
              C.体现了差别平等
              D.削弱了世家特权
            • 3.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 4. 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脱胎于汉魏以来察举制度的母体之中的。二者的渊源关系表现在(  )
              A.体现才能惟上的原则
              B.体现择优选拔的原则
              C.体现程序公平的原则
              D.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
            • 5.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 6.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 7.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
              A.西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