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逐浙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劫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巨,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控,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的州,远小于秦、汉的郡,但是疆域广大,刺史的权力也极其有限,朝官不愿外任,“京官不称职,方始外出”,故地方吏治也难以清明。用遣使出巡的办法,其使数年一出,如走马观花,使过奸复生,无法真正起到监察地方的作用。景云二年,置都督府之议虽罢,却采取了置十道按察使的措施,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按察使与以前的巡察使最大的不同点是:京畿、都畿道由两御史中丞分别兼领,其余诸道按察使有的是由有朝畿的省、寺职衔者担任,有的是以驻在州刺史的身份分领按察使,从而监察官与地方官融为一体。按察使成为中央派出的、常驻地方的、州之上道一级的监察官。道也从此成为真正的监察区。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 3. 权力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也与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由御史、谏官、封驳官三大体系组成。唐朝前期,御史掌“纠绳不法” ,监察百官;谏官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 ,规谏皇帝;门下省掌审议、驳奏,监督决策,正如唐太宗所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宋初曾仿唐设谏官,如谏议大夫、司谏、正言。那时谏官多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至真宗天禧元年(1017)时,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并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言事的责任。谏官的职务得以确定,使谏院初具规模,仁宗明道元年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谏院开始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宋王朝分散监察权,在中央和地方上设各级监察机构,实行层层监督。
              --摘编自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材料二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
              --摘编自《西方行政监察制度对中国的启示》材料三
              关于监察制,抑或纠察制,孙中山认为,虽然欧美各国的议会对政府都有监督和弹劾的权限,但是这种权力总不独立,不仅因国家不同有强弱之分,而且还因此生出无数弊病,如议院专制、总统无权等。鉴于此,他主张监察机关独立。他认为,监察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有“御史台主持风宪”,历史上的御史,“官品虽小而权重内外,上自君相,下及微职,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他主张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参照,实行监察权独立,指出:“如我中国,本历史习惯弹劾鼎立为五权之监察院,代表人民国家之正气,此数千年制度可为世界进化之先觉。”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相比宋代的监察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与唐宋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主张监察权独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监察“独立”而又不“独裁”?
            • 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中下游地区不仅是中华丈明的发祥地,也甘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丈化中心。
                  材料一    宋代曾经广泛推行“风闻奏事”的制度,负责监察的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文献通考》云:“故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旧制,但闻风弹事,提纲而已。”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清代雍正帝曾颁布上谕,允许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据统计,和雍正元年相比,雍正七年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是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
                  蒋洲为山西布政使,执掌全省财政大权,期间,滥用库银,逢迎结纳,大肆挥霍,造成巨万库银亏空。赴新任时把亏空银两分摊给山西全省各府州县属员,不足部分由侵卖木植补充,被新任巡抚塔永宁奏以风闻:“臣由陕西起程赴任途次即闻得升任布政使蒋洲亏空库项,……后细加体访,……知蒋洲实在亏空库银二万余两。”
                  乾隆帝即着刑部尚书刘统勋查办此案。经多方查证,蒋洲亏缺一万二千两白银,透支养廉银三千余两,侵吞工程银二千余两,结果蒋洲被处死。
              --根据《中国古代监察创度》整理
              (l)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和清代“风闻奏事”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风闻奏事”在 1757 年山西财政亏空案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但放逐投票会议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被放逐,因为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6000,此次投票即宣告无效;如果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史称“刺史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是:“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详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后来,刺史权力渐重,积久成制,成为权倾一方的行政长官。
              材料三  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监察系统,行政监察的任务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分别执行,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提出“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美国重视政府效能的评估和公务员绩效的考核,并且已经形成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美国对行政效能的监察,虽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却称得上是“多管齐下”,政府绩效法案制度、行政公开制度、预算监督制度、道德规范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体系。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陶片放逐法与西汉刺史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的主要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与汉朝监察制度相比,美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
            • 6. 规范、合理、公正的制度是社会安全运行的必要前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在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公民国家,其开创的民主制影响更是深远。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保证平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措施。雅典的民主实践,为近现代的政治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上谕云“御史出巡,先须考察官吏”。明朝御史巡按品级不高,仅为正七品官,“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动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剪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
              (2)依据材料,概括明朝御史巡按职权的特点和作用。
              内阁是由中世纪英国国王的顾问机构枢密院中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的。乔治一世不懂英语,1717年内阁会议由一位资深大臣主持,开创了内政首席大臣主持内阁会议的先例。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唐宁街10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内阁会议,这是自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以来,英国国王第一次出席内阁会议。
              (3)依据材料和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英国内阁的发展历程
              18世纪前
              18世纪
              19世纪中期后
              某研学小组在“权力与法制”专题研究时,形成了以下主题:“欧美政体类型比较”“中国宪政历程研究”“国家权力来源的法律依据”“分权制衡的法律保障”。研究素材列表如下:
              序号素材
              1公元前5世纪罗马《十二铜表法》
              2公元前3世纪中国《秦律》
              3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4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
              5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7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选择一个主题,列出符合该主题的两个素材的序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个新素材,对所选主题加以阐释。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