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什么职权?(  )
              A.谏诤权
              B.审计权
              C.司法权
              D.弹劾权
            • 2.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不少党建专家称其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与之最相应证的政治制度应该是(  )
              A.代议民主制
              B.分权制衡制
              C.议会共和制
              D.监察制
            •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宋代沿袭唐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之一,与谏院构成中央行政监察机构,合称为台谏系统……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的职责范围有严格的区别,到了宋代,谏官的谏诤对象扩大至包括皇帝、宰相、文武百官等,二者事权逐浙呈现出相互渗透的倾向,御史兼有言谏之任,允许谏官弹劫百官,使得宋代监察权独立而强大……宋代君王主张不罪言者,优叙轻责,使谏官能够保持正义,防范权巨,规正过失,促进了宋代皇帝纳谏、士大夫敢谏的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
                  在选用标准方面,司马光对选择台谏官提出三条标准: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宋代通过三个层级来对台谏官实施监控,第一层级为君主亲自通过诏令、月课等方式的监控,第二层级为中枢行政部门等中央行政机构的监督,如尚书省可以弹奏御史的失职,主持考绩台谏官,第三层级则主要通过台谏官之间的互劾互监实现对台谏系统的全面控制,形成完善的双向互察机制,实现奖惩分明。
              --王洁《宋代台谏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
            • 4. 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据此推断当时(  )
              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
              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
              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
            • 5. 《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 6.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代的州,远小于秦、汉的郡,但是疆域广大,刺史的权力也极其有限,朝官不愿外任,“京官不称职,方始外出”,故地方吏治也难以清明。用遣使出巡的办法,其使数年一出,如走马观花,使过奸复生,无法真正起到监察地方的作用。景云二年,置都督府之议虽罢,却采取了置十道按察使的措施,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按察使与以前的巡察使最大的不同点是:京畿、都畿道由两御史中丞分别兼领,其余诸道按察使有的是由有朝畿的省、寺职衔者担任,有的是以驻在州刺史的身份分领按察使,从而监察官与地方官融为一体。按察使成为中央派出的、常驻地方的、州之上道一级的监察官。道也从此成为真正的监察区。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 7.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腐败普遍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中。古代中国……一是通过道德教育,遏止人们尤其是官吏的贪欲……以清廉为荣、以贪墨为耻,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宋代清官包拯的家训,唯一的内容就是不允许为官的子孙贪赃枉法,若有贪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二是建立监督官吏的机构和严惩贪赃的法律……闻名于世的《唐律》中涉及到严惩官吏腐败的条款甚多……(对于贪赃枉法者)最高刑罚可判至流放两千五百里。

                                                                                                                                                                          ——摘自《中国古代的反腐败》

              明代《大明律》规定犯“枉法赃”,官“八十贯,绞”,吏“一百二十贯,绞”……若是执法御史及督抚这类的“风宪官吏”犯赃,加二等治罪。犯赃官吏,官除名,吏罢役,永不叙用。                         
                                                                                                                                                   ——《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材料二  据国际透明组织近年来对各国廉洁度的年度排名,最廉洁的十几个国家中除新加坡外,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究竟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机制,能够“将筐里烂了的桃子挑出来,从而保持整筐桃子的新鲜”?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一)专设监督机构;(二)政务公开与财产申报……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材料三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反腐败机制的显著特点,比较唐、明两朝处理贪污腐败的异同。(8分)

              (2)材料二对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的作了部分概括,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并予以简要说明。(12分)

              (3)根据相关材料.谈谈你对遏止腐败的认识。(5分) 

            • 8. 宋代谏官的职责是每月要向皇帝报告一次,称为“月课“.他们可以把平时随便听到的一点情况就向皇帝报告,无需证据确凿,若奏弹不实,谏官不必受到惩罚。如果御史台的谏官上任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罢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该规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致使皇权达到顶峰
              B.助推耳目机关分化相权
              C.助长谏官滥用弹劾权
              D.导致地方权力过度削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