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你认为这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有何积极意义?
            • 2. 周代以“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为基础,在理论上将天下看成九块,寓意“王在其间,八方来朝。”这表明周代(  )
              A.贵贱亲疏观念形成
              B.“天人合一”理念确立
              C.周王权威渐趋强化
              D.行政管理制度观念凸显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认识。
            • 4.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 5.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君主专制导致君主无能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 6.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A
              B.B
              C.C
              D.D
            • 7. 中国古代出现过不少皇帝权利受到凌夷,无力或不能执掌权柄的现象,这些人或受制于母后、外戚,或受制于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导致权力萎缩或丧失.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三纲五常受到挑战
              B.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C.宗法观念丧失殆尽
              D.皇帝权力暂时旁落
            • 8.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
              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 9. 唐代后期,南衙北司的对立局面形成。南衙是指以宰相为首的朝廷机关,北司是指宫中的宦官集团。宦官不仅掌握军政大权,而且操纵皇帝的废立。稍有作为的皇帝,往往利用朝官压制宦官,宦官伺机反扑,南衙北司的对立因此形成。这种局面形成的根源是(  )
              A.皇权渐趋衰落
              B.皇权至上
              C.政治统治腐朽
              D.皇帝无能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超琼(1846-1909 )是个清官,在江浙苏杭地区当了二十年知县。 七品县令一年俸银二百两,养廉银二千两。 他死时欠私债一万多两,公债十几万两。 钱花哪去了?用于公共事业上去了。 比如修堤,1889 年元和县秋雨成灾,他亲自勘灾,向上申请蠲免额外漕粮,以工代赈,民间捐资,将太平天国战争留下的瓦屑运到波涛汹涌的金鸡湖中筑堤。 三年堤成,航路开通,毁于战火二十多年的斜塘市镇重现生机。 此堤被百姓称为“李公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比如防灾,掏钱买百姓挖来的蝗虫卵,鼓励百姓灭蝗。李超琼还抵制外国侵略。 他当上海县令时,法租界想扩建一万两千亩,手段是把淤塞的河流填平。 他就筹钱把河疏通,让鬼子挤不过来。 但没过河的四千亩还是让鬼子给扩建了。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在苏州边上当一个县令。 小日本要在那开租界。 李县令大义凛然地说道,你别欺负我不懂日文,咱们还懂中文。 条约上说给你开商界、商口,没说给你开租界。 租商场是民事活动,租完了以后我还有行政管辖权、司法管辖权,不能因为国家打了败仗,签了不平等条约,就让你胡来,就丧失我的国格。 最后小日本使尽花招,在他手上只租到一个商场。
              ---摘编自凤凰网《开卷有益》栏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超琼救灾、修堤、防灾的历史背景。 
              (2)评价李超琼抵制外国侵略的事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