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 2.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列史实出现最早的是(  )
              A.内阁、都察院、风力水车
              B.政事堂、御史台、高转筒车
              C.枢密院、土司、木活字
              D.中书门下、三司使、以煤冶铁
            • 3.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 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
              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
            • 4.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 5. 隋文帝于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用查看相貌的办法核实年龄),户口不实者,里正保长受流刑。大功(堂兄弟)以下,必须分家,各为户头,以防容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中央控制的赋役对象
              B.建立输籍定样的户籍制度
              C.发展完善隋朝的政治制度
              D.防止地方势力的结党营私
            • 6. 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  )
              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
              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 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期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因而西汉的法律制度处处体现了刑法的慎刑主义思想。其中以汉文帝当政时期的刑政最为典型,他废收孥连坐令,除诽谤妖言罪,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废除了肉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废除肉刑的国家……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让刚硬的法律变得柔和,使司法裁判变得宽容,为严刑峻法增加了一层温情脉脉的保护膜。而东汉时期,基本上确立了以礼为主、以法为辅的政治模式,其中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对于革除前朝苛法,缓和社会冲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沈国娣《中国古代慎刑的政治思想》
              (1)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推行慎刑改革的重要举措。
              (2)据材料,指出改革举措所反映出的汉代治国指导思想的变化。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祥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摘编自历代《地理志》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 9. 如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 10.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