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8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哪些朝代实行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开始设置内阁是在哪个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哪个朝代设置的?(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5分)

               

            • 3.

              (4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是谁设置的?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0分)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

              世重也。”

              ——《明史》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4分)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的人。

              (3)材料三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4分)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制度有何本质区别?(6分)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6分)

               

            • 4.

              问答题(10分)

              (10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系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两个系统。简述秦、唐、明、清四个朝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情况。(4分)

              (2)在地方行政制度中,秦朝和元朝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各有怎样的开创性贡献?(2分)

              (3)对中央集权制度影响的评价在史学界有争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第二种意见则认为:中央集权制度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试以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史实为例加以扼要阐述。(4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两种都答按第一种给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了哪些制度?(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1分)废丞相以后,明初又

              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4分)从根本上看,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 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见图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请回答:

              (1)秦始皇是如何“设职授官”的?中止的“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什么政治制度?(5分)

              (2)请填写材料二中A、B、C的名称,该图表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5分)

              (3)甲、乙、丙三位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后,出现了三种观点。甲:“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话,为此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乙:“这最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话,为此他废除了丞相制度。”丙:“这应该是清世祖康熙的话,为此他设立了军机处。”

              你认为谁的分析合乎史实?简述该皇帝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5分)

               

            • 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                                 

              ——《乾隆实录》

              材料三  “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一….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刭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一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权从未旁假”的理由。(2分)

              (3) 据材料三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2分)

               

            • 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的人。

              材料四 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立,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互相联系,相互制约。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2分)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6分)

               

            • 9.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各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分别有何影响?(4分)

               

            • 10.

              (15分)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