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皇帝的哪些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

              ——摘自《明史》卷8


              材料二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者,以其主票拟也。(票拟即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明会要》卷29


              材料三 在建制上,丞相历来均有定员,而明代阁臣却始终没有定员,其人数可多可少;丞相或宰相均为历代王朝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六部为其法定的下属。而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不是它的法定下属;历代丞相、宰相均拥有法定的权力,“综理政务,统率百僚”,对皇帝也有制衡的权力,而明代阁臣,包括首辅在内,只备顾问,而票拟所提意见能否实行,还需取决于批红。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仁宗为何让大学士杨士奇超越户部、工部之权,直接草拟诏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内阁之职同于古相的理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材料三中内阁与丞相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明代内阁拥有了丞相之权,也有人认为内阁并无丞相之权,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  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央机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治设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二,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     ]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 处的设置
            • 5. “凡京奏,禁中 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 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 6.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内阁制度初具规模。关于这一制度变迁的原因、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劳永逸地解除了大臣弄权问题
              B.使古代中国到达了皇权专制的最高点
              C.有力地加强了明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是明初统治者汲取前代历史经验的结果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②汉朝尚书令③明朝殿阁大学士④清朝军机大臣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
            • 10. 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