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制度的革新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代)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安宁清谧),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
              ——《通典·选举三》

              材料二 (美国)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的《邦联与永久联合条例》……适应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但尚未发展的水平,符合美国人民既要求联合又反对中国集权国家的政治心态。然而,由于邦联政府没有全国性的独立行政部门……没有征税权,也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行政部统治各州的唯一权力只是劝告的权力。《邦联条例》没有真正把美国统一起来,邦联政府有名无实。同时在国际上没有信誉,借不到分文外债。
              ——《论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条  第八款:合众国国会有权征税、征兵、发行纸币、制定工商业政策、建立军队、决定军事及外交政策、决定对外和战、管理对外贸易等。第一条  第十款:各州无权自行发行货币、征收关税、保有军队、宣战、媾和、外交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18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通过了《选举法》,确认了建国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逐级召开地方各级人大和人全国人大提供了法律基础。第一条  各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第三条  全国人大代表、省、县和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其下一级人大选举;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第六条  每一选民只有一个人投票权。第五十五条  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大代表和乡、镇出席县人大代表的选举,采用以举手代投票方法,亦得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县以上各级人大之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律》(1953年)

              (1)简析材料一政治制度革新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关系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制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制度革新的认识。
                                                                                                                                                                               
            • 3.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朋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令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 5.        史料研读、综合评论、专题探究和问题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研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步完备起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尚书省的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①三省六部职权彼此分工,互不干涉……②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④唐高祖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1)材料中画线的五部分有两处表述是错误的,请写出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评论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发生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并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探究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不仅能够实现政权的更迭,而且革命往往还具有强大的社会改造功能(指对旧制度的改造)。
              (4)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为例,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凭借着手中的政权对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造?请结合史实任选一个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比较  
                     在近代中国的19世纪末,伴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几乎同时发生了两大政治运动,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又一次掀起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的革命新高潮。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14、
              图15,完成下表。

              图14 戊戌变法时期的学会、报刊、学堂分布示意图
              图15 义和团运动示意图
                       
              领导阶级基本主张区域性特点及形成因素评价
              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抵抗列强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将希望寄托在无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归于失败。
              义 和 团 运 动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阶级关系因素:北方则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 思想因素: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