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贸易与茶叶对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茶成为英格兰人普遍喜欢的饮料,而英格兰作为当时工业界、殖民界的超级强权,不遗余力地控制它必需的原料生产,却惟独没能控制茶叶生产。喜欢茶要付出代价,随着茶叶进口量剧增,而且全以白银支付,英格兰白银流失严重。英格兰开始寻找能平衡贸易赤字的商品,终于找到了他们种在印度殖民地的鸦片,这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要完全解决欧洲的需求,就需要更大面积的种植区。印度东北部人烟稀少的阿萨姆地区适合种萘,1854年殖民当局颁布了阿萨姆茶叶开垦法案,但原住民不同意:清除森林开辟萘园,将意味着他们半游牧生活方式的消失。英国当局直接动武,将他们强行迁出家园。到1900年,阿萨姆的茶叶输出量增加了19倍,西方终于可以自己满足茶叶的需求了,
              --摘编自彭幕兰s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依据材料,分析茶叶的供需对英国殖民活动的影响。
            • 2. 材料一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材料二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荆(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材料三  近代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在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并说明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
              (2)19世纪下半叶,英镑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往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一向认为西欧的发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意义(包括对中国).所谓西欧道路其实主要是英国模式,其核心即工业革命体现的经济变革。但近年欧洲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证明,英国模式有其特殊性。
              与历史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者们不同,彭慕兰(按:美国汉学家)承认所谓的“英国模式”不能成为唯一标准、甚至不能被视为“标准”,他进而指出:“英国模式”的形成,是欧洲在与其他地域、其他经济模式的联系和互动中才可能的,彭慕兰这种在广泛的世界联系中观察欧洲的视野,代表了欧洲史研究的巨大进步。尽管如此,在彭慕兰看来,英国在19世纪的兴起还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为“现代性”恰恰率先发生在英国--或者只是发生在英国,所以它才可以被称为一种“模式”。例如,他反复指出:公司式的资本营运方式、战争贷款的债务方式和以贸易和机器生产“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土地和人力资源的方式,这三者确实是欧洲、特别是英国才具备的极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创制,--而且,这些制度早在工业革命之前都已经存在于英国,尽管它们只是通过工业革命才得以壮大成熟。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评材料中关于“英国模式”的观点。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FT中文网是英国 《金融时报》 唯一的非英语网站,在2016年的5月5日把 “Pax Americana”翻译成了“美国治下的和平”。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翻译成“美国治世”,意思是在美国的管理下达成的世界和平,这个词一般指二战以来持续到20世纪的90年代。……在“美国治世”之前则是18-19世纪形成的“英国治世”(Pax Britannica).……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制造”进入世界,“中国治世”(Pax Sinica)成为了一个新名词。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治世”的具体表现,并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英国治世”形成的背景。
              (2)有学者认为,“美国治世”在20世纪六七十年开始就受到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中国治世”这个新名词出现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7-1775年英国在北美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迄阿巴拉亚契山脉的狭长地带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87年,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设计出汽轮船“克莱蒙特号”。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方面,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大933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性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立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立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据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等整理历史解释就是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合理地说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以此标准对上述材料进行解释。
            • 6. 时空观念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建构的核心素养之一。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古代欧亚贸易路线图

              材料二: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自15世纪末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前后经历了西葡、英国、美国为主导的三个时期,并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材料一图示贸易路线渠道流向中,最典型商品是什么?有人认为该商路是中国开辟,也有人认为是沿线各国共同开辟。你认同哪一观点,并阐述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西葡开启经济全球化的典型历史事件,并分析英国得以主导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英国主导的全球化对中国的破坏性影响。(提示:尽可能全面)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4年英国完成了第一个以入股形式进行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莫斯科公司”。该公司成立当年,即进行航行白海的冒险尝试,要发现新的地区和岛屿,深入俄国内地。最初把整个公司的资本分为240股,每股25金镑,每人投资一部分,由6人分担风险。开始时规定,公司营业只限一次行程,每次远航归来,按股份分配所有的利润。并连股本一起发还。后来随着贸易活动的频繁和规模扩大,就把原来投入的股份全部或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下次航行使用。到1604年该公司股东增加到160人,15人董事管理整个业务。继之而起的,有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兰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1600年又组织了东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
                  材料二  1872年,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此外,洋务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批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也相继采用了股份制。据统计,从1877年到1883年,先后有苏、皖、鄂、鲁、热、奉、直、滇、桂等省相继采用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中的19家企业采用公开招股形式,形成了中国股份制企业发展的一个高潮。总体看,晚清时期股份制企业数量并不是很多,且大多数采取“官督商办”的体制。
              --摘编自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至17世纪英国股份制公司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起步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股份制公司(企业)兴起的影响。
            • 9.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是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量几乎使美国高能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1996~2006 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 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自挂牌运行一年多以来,海关系统已经在全国的特殊监管区推广复制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3条基本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新华网(2015 年01月1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并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实质,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世界市场的认识。
            • 10.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材料二: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葡萄牙、荷兰三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国家(代称)1500-15991600-17001701-1800
              705371196
              6517702950
              -8111865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有利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