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统治者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如公元1684年,康熙帝亲临黄河工地,阅视河工。历经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河水患得以根治……康熙帝在1712年发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著名上谕,即以1711年认定书作为收丁税的固定数目,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人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0.72亿人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材料二
                    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据统计,1800-1920年,是欧洲移民的最高峰,有大约4700万的欧洲人进入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鼓励大量移民来到美国。
              --张焱宇《移民版的“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三
                      1949--1960年中国人口的相关数据
              年 份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194916‰20‰
              195823.2‰11.98‰
              1960负增长-4.57‰25.4‰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出现“人口爆炸”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被称为“移民国家”,并简要分析1800-1920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贫料和物品。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 个,运输、派送车辆1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袠1.48亿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苏维埃开办的学校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会干扰;学校教育不仅不收费,而且国家还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食物和衣物等;苏维埃还发起了扫盲运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在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除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外,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30年代,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求学校加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直接推动下而实现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国早期工业化蓬勃展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潮汹涌澎湃,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数百万外来移民也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马萨诸塞州在内战前率先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分年级教学、书面考试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税收支持的免费的现代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内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这种特点促使美国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学重学术,而美国的中学则强调大众化,把准备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剑鸣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教育和20世纪初苏联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教育制度对各自社会进步的影响。
            • 4.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暑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 5.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暑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 6. 在短短两百年的历史里,美国从一个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地带的国度发展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一个现代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大稳定的中央政府;充满自由活力的地方;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
              (1)结合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转变,对上述观点加以阐述。
              19世纪中叶起芝加哥、底特律相继发展;与此同时,与西部“淘金热”相关的旧金山、
              洛杉矶迅速兴起。到19世纪后期,兴起的工业部门不仅吸纳了美国本土农业的剩余人口,也吸纳了欧洲经济的剩余人口。一位在1900年访问美国的英国人写道:“在美国的生活是一年四季都旋转在电话、电报、留声机、电铃、汽车、电梯和各种自动化机械中”。
              --马骏 刘亚平《美国人的非凡成就:19世纪中期以来经济繁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城市化“加速完成”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 “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l2月5日至l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一一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请完成: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果。
              (4)综合以上认识,谈谈亚当•斯密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价值。
            • 9. 材料一  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  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
            • 10. 妇女的地位及思想观念不断变化,折射出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前四史”中,专门为妇女列传的,共计九篇,占“前四史”全部三百八十五篇的2.3%.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认为宠信妇人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这又把妇女摒除在政治之外。礼教异常重视女子的“德育”,尤其是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即所谓“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教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原因。
                  材料二  艾释黎勋爵在他的演说(1844年3月15日在下院发表)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因为他的两个女儿上酒馆而责骂了她们,她们却说自己已经被训的烦死了:去你的吧,我们还得养活你!也应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英国出现的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一则离婚案例
                  上告人张秦民(年24岁,山西万泉人),被上告人张风巍(年28岁,山西万泉人).上告人称与被上告人素无感情。被上告人听其奸妇之言,对上告人常行殴打,民国9年3月间,被上告人曾以手掬上告人颈部,以膝抵其胸间,致其受伤。经地方法院调查取证,认为上告人所述属实,准其离婚。
                                                                                                                            --《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3)材料三中,张秦氏提出离婚的理由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