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产业结构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 2.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其一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强调,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二:(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材料三:如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 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的措施。
              (2)据材料三,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在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
            • 3.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指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材料二:
               食品半成品制成品
              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1927年1931年
              德国12538095153190183
              法国65.518096125153178
              意大利75188114198193286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首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
              ---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3)结合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怎样“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和“国内政策”来促进世界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 5.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它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9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由此诞生。然而此时英镑还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从而取代黄金的作用,作为英镑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金本位”制度的出现,才使得英镑真正走向世界。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
              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逐渐通过战争和殖民扩张确立的海上霸权和自由贸易政策,奠定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时代。到 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
              --《大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主要原因。
            • 7. 1825年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迅速奠定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B.形成了工业国之间不平等的关系
              C.成为英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基本条件
              D.体现了英国维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 8. 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广泛传播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C.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D.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
            • 9.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
              选项蝴蝶拍翅膀产生的风暴
              A社会风俗的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C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饥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A
              B.B
              C.C
              D.D
            • 10. 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材料三  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