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两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欧到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 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走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辨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材料二 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1848年己超过世界上所有B家的总和。它的煤占世界患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 国家,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生产总和还要多的多……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三  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时间英国德国美国
              1870 年32%13%23%
              1900 年20%17%30%
              1913 年14%19%36%
              材料四    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句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及荷兰和英国成为最终受益者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和贸易中的地位及形成这种地位的根本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统治者非常重视黄河的治理,如公元1684年,康熙帝亲临黄河工地,阅视河工。历经三十年,肆虐半个多世纪的黄河水患得以根治……康熙帝在1712年发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著名上谕,即以1711年认定书作为收丁税的固定数目,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中国人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统治时期得到快速增长,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0.72亿人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3.13亿人,被称为“人口爆炸”时期。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材料二
                    美国被称为“移民国家”。据统计,1800-1920年,是欧洲移民的最高峰,有大约4700万的欧洲人进入美国。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鼓励大量移民来到美国。
              --张焱宇《移民版的“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三
                      1949--1960年中国人口的相关数据
              年 份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194916‰20‰
              195823.2‰11.98‰
              1960负增长-4.57‰25.4‰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中国60周年系列报告》(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初出现“人口爆炸”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被称为“移民国家”,并简要分析1800-1920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标、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贫料和物品。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 个,运输、派送车辆1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破10亿,12分28秒破100亿。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袠1.48亿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4. 16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占绝对领先地位,而16世纪以后中西方科技发展则发生了逆转。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900年9753949369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其中图三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四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何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出现上述状况的制度因素和经济因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苏维埃开办的学校教育面向大众;学校完全世俗化,不受教会干扰;学校教育不仅不收费,而且国家还给有困难的学生发放食物和衣物等;苏维埃还发起了扫盲运动。同时,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基本在全国实现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除了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门人才外,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30年代,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要求学校加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美国公立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直接推动下而实现的。1790年代至1830年代,美国早期工业化蓬勃展开,欧洲的大规模移民潮汹涌澎湃,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数百万外来移民也需要通过正规的教育以便能够顺利融入主流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马萨诸塞州在内战前率先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分年级教学、书面考试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利用税收支持的免费的现代公立学校教育制度建立。高等教育方面,宗教仍然发挥很大的影响。内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逐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实用主义特点。这种特点促使美国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以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当时欧洲国家的中学重学术,而美国的中学则强调大众化,把准备就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摘自李剑鸣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北美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教育和20世纪初苏联教育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国教育制度对各自社会进步的影响。
            • 6.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暑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 7.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从1870年代初开始,美国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906年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暑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材料三   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
              --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 8. 在短短两百年的历史里,美国从一个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地带的国度发展为世界大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有人说:一个现代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应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大稳定的中央政府;充满自由活力的地方;规范化的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
              (1)结合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转变,对上述观点加以阐述。
              19世纪中叶起芝加哥、底特律相继发展;与此同时,与西部“淘金热”相关的旧金山、
              洛杉矶迅速兴起。到19世纪后期,兴起的工业部门不仅吸纳了美国本土农业的剩余人口,也吸纳了欧洲经济的剩余人口。一位在1900年访问美国的英国人写道:“在美国的生活是一年四季都旋转在电话、电报、留声机、电铃、汽车、电梯和各种自动化机械中”。
              --马骏 刘亚平《美国人的非凡成就:19世纪中期以来经济繁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城市化“加速完成”的原因。
            • 9.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人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 10.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1850年122.715.219.619.8
              1870年228.776.750.698.7
              1890年353.3208.497.9402.1
              1900年420.1327.0129.4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并结合各国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谈谈对我国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