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1875年法国第一座发电厂在巴黎建成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1879年德国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电机机车
              1879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
              1882年美国爱迪生在纽约市建成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1890年美国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2180万美元的产品
               
              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装机容量为121.2万千瓦
               
              1907年德国23.3万家机器动力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企业有7.1万家,总马力达到190万以上,居各种动力之首,占动力总数的30.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电力工业诞生的意义。美国、德国在电力工业中的成就折射出两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领先地位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与世界有电的历史几乎同步,1879年中国上海公共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随后1882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一上海电气公司。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同年,华裔商人成立广州电灯公司,开始了民族资本创办电力的历史。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北洋军阀政府在天津签约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并于1906年开始了中国交流电的历史。到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有电的地方仅是上海、广州、北京、香港等中心城市和租界内,中国电力工业处于刚刚起步的幼芽状态。
              (2)综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力工业起步的社会背景和中国电力工业的特点。并指出我国电力工业兴起的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期英美大事记
              时间英国美国
              1900年 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于英国的89.2%
              1913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 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38%
              1919年从美国的债权国变成其债务国;开始失去世界金融中心的统治地位一战中,美国借给协约国的战债约110亿美元;战后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
              1929年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3.3%占有世界贸易量份额14%;工业产值超过英、法、德总和
              1933年 英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7.73%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的33.29%
              1934年自由贸易政策寿终正寝倡导贸易自由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根据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张振江《从英镑到美元:国际经济霸权的转移》等整理
                  上表反映了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化货币的基本历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主要因素,并就其中某一个因素展开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Mahan,1840~1914)是美国近代军事学家、海军战略家。他以史学家的明鉴,系统地研究了人类海上战争,1890年起总结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一系列著述,创立了海权论学说。
              马汉明确地把“海权”定义为“使用海洋和控制海洋”,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成为强国,必须控制海洋,尤其要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峡、通道;为了争取和保持制海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实力,即强大的海军舰队和商业船队,以及能控制战略要地的海军基地;进而阐明了“海权是国家强大和繁荣的中心环节”。海权论一经提出,就立即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海洋事业、促进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催化剂”。其中,美国是海权论的最大受益国,二战前逐渐取代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德国、日本在海权论影响下,制定了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迅速崛起,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
              --摘编自程前光《马汉的海权论及对二战前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汉海权论产生于19世纪木20世纪初的美国的原因,并指明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海权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中得到的认识。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本的代价是战死(当场阵亡和负伤死)五万多人,加上病死和其他一些死亡为八万八千人。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材料二“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外国工厂中的部分投资归住在通商口岸的中国股东所有,他们主要是洋行买办或经营丝、茶和进口纱、布的商人。在外资的海轮和江轮公司、保险公司和货栈业方面情况更是如此,缫丝业、电灯电力和1895年以后新设立的棉纺织厂也有这种情况。一份研究材料确定,有130个中国的大股东曾在1860至1900年期间向44家外国企业投资。外国人的特殊地位,通商口岸的租界,都为赚钱提供了保证。中央政府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它不能保护新生的华资企业,使他们能和进口货和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竞争。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清史•下卷》
                  材料二  由于没有社会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没有明显的外来危险,大量外国和本国的投资日益增长。美国似乎拥有某些其它大国部分拥有的全部经济优势,而没有其它的劣势。它幅员辽阔,到1914年已拥有大约25万英里铁路。美国的耕地面积、农机效率以及不断降低的运输费用,使美国农产品的价格都低于欧洲任何国家。美国一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都相当于甚至往往优于世界其它任何公司;并且它们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经济规模。到1914年,美国国民收入,无论是绝对值还是人均值,都远比其它任何国家要高。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在华外商企业创办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大量外国资本投资美国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外国投资对当时的所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6. 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
              材料三  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
            • 7. 近代以来的世界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据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据边疆网《中国海权研究》)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源、孙中山海权思想的异同点。
                  材料三  1890年,马汉出版了《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书中阐述了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机器实力的深远影响,为了使本国民众所获得的好处超过寻常的份额,有必要竭尽全力排斥竞争者。为了获得这种制海权,就必须拥有“海上实力”。这种“海上实力”不仅包括了强大的海军,而且还包括商船队、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甚至连国家制度、民族性和生产力也被纳入其范畴。马汉的解释,一方面是美国当时日益增强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美国企图凭借实力向海外扩张的表现。(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2)《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一出版,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吹捧该书为“绝妙的书”。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奥多•罗斯福如此吹捧该书的原因?并说明该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21年,英国在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中包含了关于防止污染的规定。
              1847年,英国在关于自来水厂的供水法中对水的保护做出了规定。
              1847年,英国通过了《都市改善法》。
              1864年,美国制定《煤烟法》,1899年制定了《河流和港口法》和《废物法》,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1876年,英国制定《河流污染防治法》。
              19世纪的最后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 200多项森林保护的法案。并于1891年通过了《森林保 护法》,授权总统可以把林地划定为国家公园或水资源保护区。
              1913年,英国国会通过《煤烟防治法》。
              1955年,美国通过了《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
              1956年,英国制定《大气净化法》。
              1957年,联邦德国通过了《联邦水利法》。
              1960年,英国国会通过《噪声防治法》。
              I960年,美国国会通过《多重利用持续产生法》。
              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自然保护区法》。
              1965年,联邦德国通过了《空气净化措施法》和《建筑噪声控制法》._
              1967年,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
              1974年,英国制定了《污染控制法》。
              --根据陈泉生《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和曲格平《中国与西方环境法的发展评述》编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环境立法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环境立法的发展特点。
              (3)根据西方国家环境立法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 9. 观念更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1)甘龙的观点是什么?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二                           表1
              代表人物主张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之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共同之处。(7分)比较分析郑观应之于李鸿章,陈独秀之于康有为的“观念更新”。(6分,任选一组作答)
              材料三  20世纪初的美国处于“崛起与扩张”的时代,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矛盾也异常尖锐。
              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的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工厂管理制度的一场革命。1909年,福特汽车每辆价格从780美元降至360美元。1914年美国汽车年产57.3万辆。1920~1921年福特公司年产125万辆。1914年初,福特公司宣布,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减至8小时,同时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资(此前日薪2.34美元).公司每年将为此多支出近1000万美元,而当时它的年利润才刚超过1000万美元。美国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有经济学家批评福特“拿博爱主义做幌子来争取人心”。福特解释说:给工人以高工资“是效率问题,绝不是慈善行为”,“工人也无须感激雇主”。公司当年利润增长至3000万美元。福特的逻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
              --(据刘绪贻《美国通史》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美国“崛起与扩张”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分析观念更新对福特公司发展的推动及其社会意义。
            • 10. 文明转型是人类进步的表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分析欧洲自1760年至1914年“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据有中心地位”的原因。
              材料二: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