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斯皮尔福格尔的《世界历史》中有如下记载:许多人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游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一个从前经常关顾此类名胜的上流社会人士毫不掩饰地对“一日游者”的反感:“他们塞满了海滩,四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的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们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同从前相比,还是尽量打扮一番……”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活状况是

              ①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②继续受到富人的歧视

              ③有旅游等休闲活动                          ④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 2. 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
              [     ]

              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能源         
              B.出现了喧嚣、快节奏的城市
              C.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发展工业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3.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强。
              ——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与工资增长指数(1900年=100)

              ——以上表格根据《全球通史》有关数据整理制定

              材料三 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西比尔》对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阶级的分化作了以下描述:“两个民族(富人和穷人),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
              注:本杰明·迪斯雷利,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868年、1874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把投票权延伸至工人阶级男性、工会的合法化和罢工的权利条款等。
              材料四 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为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然后,战斗的呼喊就会传遍全国:“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5)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哪些社会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针对当时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问题,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恩格斯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恩格斯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符合当时英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全球通史》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

            A.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导
            B.经济组织形式出现重大变革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6.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纺车图》

            材料二

            意大利的纺织工厂

            材料三

            19世纪纺织工厂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自历史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几种经济模式演变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材料四所表现的经济模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C.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 9.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纺织机械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 10.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