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造成新的世界市场。”“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指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由于交通工具的惊人发展——远洋轮船、铁路、电报、苏伊士运河——第一次真正地形成了世界市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25卷

              材料二  “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性,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除去。”“(资本主义会使)每一个对旧(世界性)危机的重演有抵消作用的要素,都包含着更猛烈得多的未来危机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25卷

              材料三   资产阶级的工业和商业正为新世界创造这些物质条件,正像地质变革为地球创造了表层一样,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并且使这一切都服从于最先进的民族的共同监督的时候,人类的进步才会不再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本身不能克服世界性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3分)

              (3)20世纪的苏俄(联)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但它并没有实现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的社会革命”。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4)据上述材料,概括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主要观点。(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1837年到1897年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的60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入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此时此刻回顾历史,似乎结局已定。基于西方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历史已臻至一种稳定状态。……确实,整个世界现在已被纳入西方的界限之内,因而才被列入历史范围之中。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

              (1)19世纪末,已经“臻至一种稳定状态”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2分)

              (2)从“400年前”到19世纪末,现代化进程是如何扩展到全球的?(9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2分)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2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2分)

               

            • 4.

              (24分)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6分)

               

            • 5.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8分)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4分)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4分)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 6.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已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二  自18世纪60、70年代之后,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中小城镇,按不同的类型发展成不同的城市,如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博尔顿、普雪斯顿、斯托克波特、奥尔德等城市成为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斯洛普、任斯特、斯塔福德形成以采矿和冶金为主的工业城市,利兹、哈德斯、菲尔德是毛纺织业的城市。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生产力和生产的组织形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了《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法律——《空气清洁法》。

              ——材料一至材料三均摘编自刘春成等《城市的崛起》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8分)

              材料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92年至今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国内外有利因素。(4分)

               

            • 7.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30 000吨;日本生产的白银8 000吨;两者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 000至10 000吨之间。因此在那一百年间,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袈裟布

              10.68

              4.98

              棉布

              6.94

              4.86

              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资本纵相若,而市价则不相同,洋货可平沽而土货必昂其值,颠倒错紊,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3/4。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三 1573年,对后来现代化至关重要的两个观念上的变化已经发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外还有一个技术性的工业革命,现代科学和现代工业推动了今天以西方为主体的世界体系。

              中国这种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在明末已经开始,这一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市场迅速扩张,在全国市场形成以后,实际上就是发展到世界市场上去,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白银货币化直接影响了世界市场的建立。

              材料四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地、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以后,法国与英国、比利时、德国等签订一系列自由贸易条约,将本国的经济完全纳入世界市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完整内涵,并指出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 8.

              (36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

              图11  1439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图12 1570年欧洲人认知的世界范围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知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8分)

              材料四  八十年来,中国人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何异同?(10分)

               

            • 9.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C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入超

              1871—1874

              66 1 05 041

              71 484 090

              (出)4 379 049

              1887—1889

              112 643 649

              91 736 369

              (入) 20 907 280

              1892—1894

              149 522 309

              115 773 453

              (入) 33 748 856

              ——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了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得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和环节②中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10分)

              (3)指出材料三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6分)

               

            • 10.

              材料解析题(40分)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三角贸易图、瓦特和改良蒸汽机、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三: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1)材料一新航路开辟航线图中线路1、线路2的开辟者分别是谁?(2分)他们的活动给欧洲和亚非美洲分别带来什么重大影响?(4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2分)

              (2)18-19世纪的欧洲流行这样的说法:“Steam叔叔是英国人” (Steam此处既是人名又是蒸汽机的意思)。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8分) 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又有何影响?(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新的重大发明应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3)1929年从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客观上说明了什么?(2分) 为解决此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主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了重大措施?(8分)有何历史影响?(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