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何谓民主?民主是一种精神,它原从一根本点发展出来,而次第分析之可有五点:承认旁人、讲理、平等、取决多数、尊重个人自由。……明白这些,然后可以来论中国。中国人生活上自有其民主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即其第一点精神之表见。特别是第二点,最为中国之所长--中国人最爱讲理,明礼守信,以德服人是为讲理之精神。
              一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我认为理想民主至少应达到五项标准:(1)有效的参与;(2)投票的平等;(3)充分的知情;(4)对议程的最终控制;(5)成年人的公民资格。……历经近百年的发展,英国在19世纪上半期成为典型的民主国家,上述的五项指标较好地达成,如巧妙地控制绝对权力、代议机构组建政府、公民相对平等地参与各项政治事务……
              一罗伯特•达尔《论民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漱溟、罗伯特•达尔对“民主”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成为较为典型的民主国家”的具体表现。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过逐渐出现的一些变化,促使贵族在城市政治生活中向平民做些让步,当然这种让步也是审慎的。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铜表法”一一这大概是刻在12块青铜牌上的法规,竖立在广场上一一就表现出一种新的精神。
              一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1)据材料一,指出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中的历史地位,分析说明它表现出了哪些“新的精神”。
              材料二
              时间国家法律文件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1878年宪法
              1871年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回答:
              (1)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后,为了确保民主政治的实行,在权力机构的设置上,除了公民大会之外,还设置了哪些机构?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献?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两国的国王(或皇帝)与议会的关系有什么不同,并结合两国实际,简要分析形成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背景和标志。
            • 4. 思想家眼中的君民关系在中外政治发展中,君与民的关系曾是东西方思想家们共同探索的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仁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其与孟德斯鸠主张主要差异是什么?
              (3)英国在走向近代民主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洛克的基本思想的?
              (4)材料三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二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 5.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皇帝(秦始皇)……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部分》
              (1)材料一代表了中国古代哪种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代议制”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权力”的? 
              (4)下表反映了古今中外政治建设的部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表中所缺部分。
              史  实结 果 或 意 义
              元朝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新中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 6.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讲话指出:“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哪些民主政治“新制度”。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到18世纪的英国历史被认为是从初露锋芒到走向极盛的历史。孟德斯鸠曾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诸多因素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结合16--18世纪英国相关史实,分别从“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分析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 8. 人权指人由于其人的属性而具有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和崇高目标。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
              (1)结合所学,比较材料中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
                  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意义。
              “(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
              (3)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2分)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4)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必要性。
            • 9. 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世界民主政治从不完善到臻于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
              (1)阅读材料一,作者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民主的哪两条原则?
              材料二  有两种方式可让人们信任政府作出的承诺,其一是当权者确确实实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其二是自身服从于一整套规则的约束,这些规则不给违背承诺留存任何余地。
              --道格拉斯•诺斯《宪法与承诺》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是怎样使政府“服从于一整套规则”的?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 社会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侧重于“治民”(即社会治理),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20多年中国改革实际上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
              --燕继荣《中国的改革:另一种民主化经验》
              (4)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怎样体现“善治”的?
            • 10. 在历史学习中运用比较法,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一:古代中国“臣民”社会与雅典“公民”社会
              材料一  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碑中镌有如下禁令:“……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出中国“臣民”社会和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
              比较二:中国近现代民主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主)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 (中国现代民主)材料四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联系材料三、四,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材料三、四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比较三:西方民主
              材料五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材料六

              (3)据材料五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材料六中“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两种不同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