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平均年增长率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1873年3.35.03.8
              1891-1900年1.63.52.64.8
              德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发明众多,产业兴旺,成绩斐然。电气时代的一批重要发明在德国诞生。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的成果达到202项,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居世界第二位。
              德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产业化道路。高素质的国民在全民教育的大旗下集结,大学科研机构为德国带来了灿若星辰的创造和发明,智库成为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德国政府对教育和科研的青睐有加和不吝投入,使其产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
              姚晓宏著《大国博弈与产业战争》第一章第二节(德国: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欧洲领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后三十年德国经济发展的概况,并分析其原因。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
              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为“杰出怪物”的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在国际史学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德国历史上煌煌盛世的年轻君主,现代化一工业化时代的大潮正把德国推入现代强权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他推动了国内的诸多“改革”,利用现代f.工业化的巨大成功而积累起来的扩张势能,争霸欧洲和世界,时代转折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威廉二世的活动,不仅关系到德国前途,而且影响到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威廉二世不像他的前任老宰相俾斯麦那么幸运,俾斯麦的活动是成功了;而威廉二世的活动是失败了,进而被国内的十一月革命打落了皇冠,逃到国外当“寓公”,最后客死他乡。
              --摘编自【英】约翰•洛尔<皇帝和他的宫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在俾斯麦时期“成功”与威廉二世时期“失败”的具体表现以及威廉二世“颇受争议”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崛起对欧洲和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
            •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是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摘编白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
              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摘编白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 5.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它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族主义思潮。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48年欧洲革命风潮中,日耳曼民族主义(主张统一德国)与自由主义(主张民主改革)结合,激发了许多革命运动,使各邦政府极为震惊。……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在就职首相后的第一次演讲中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盟政策’’形同虚设,自我监督机制失去效力。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联邦德国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两天内400万东德公民进入西德。1990年,民主德国降下自己的国旗,两德统一。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注: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冷战加剧,1949年,德国被分裂,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又称东德),英法美战领区成立联邦德国(又称西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国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0年德国统一的背景,并归纳德国两次实现统一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 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事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 8. 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选择决定她的未来,德国曾经的战略选择对中国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条 下列事务属于帝国的监督与立法权范围之内:……2)制定海关与贸易的立法,及关于帝国所需赋税立法;3)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
              第六条 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来解决,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
              --希特勒于1934年11月5日秘密高级军官会议上发言

                  材料三  联邦德国现代化在确立政治体制的民主制、法治、联邦制和福利国家四原则的基础上,还做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其一,政治上“不能脱离西方范围和放弃欧洲一体化的成就”;其二,经济上“在绝对自由与极权之间寻找一条健全的中间道路。”
              --丁建弘《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架构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依图示所列顺序概述纳粹集团用武力“建立‘大德意志’”的过程及其结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项“战略选择”的具体内容。联系联邦德国作出“战略选择”的相关背景,归纳其崛起之新特点。
            • 9. 李鸿章曾被誉为“东方俾斯麦”,但两人的作为对本国国家实现现代化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和血”是俾斯麦执政的纲领和信条。1862年9月,他在普鲁士议会发表首次演说,“维也纳条约所规定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的。”在与民主派的斗争趋于白热化之际,威廉一世对俾斯麦说:“这一切将会怎样结束,我完全精确地预料到了,有朝一日,在歌剧院广场上,在我的窗户下面,有人把您的头砍下来,稍后就轮到我了。”但是俾斯麦面对严峻的局势毫无惧色,视死如归“是呀,我们都得死,难道我们不能死得更庄严些吗……是在断头台上还是在战场上?为上帝恩赐的权利而英勇献身,不同样是光荣的吗?”
              材料二
              1847年李鸿章受业曾国藩门下,颇得曾国藩器重。后来,他受命组建淮军,与曾国藩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被誉为“中兴名臣”。任两江总督时,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并组建了北洋水师。然而,生不逢时的他却不能像俾斯麦一样施展才华与抱负。当时中国政坛风波险恶,风雨飘摇,远比不上朝气蓬勃的德国。面对。一次次外族入侵,李鸿章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与列强签订了一份份丧权辱国的条约。相信,即使拥有俾斯麦的强势,他也只能落个“野心家”加“阴谋家”的悲惨结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的执政理念及实施途径,并简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试对李鸿章进行简要评析。
            • 10.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的眼光看,洋务运动充其量不过是清王朝国运持续衰落中的一缕回光返照而已--犹如“秋老虎”最后的炎热一般。尽管如此,同治中兴却标志了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德意志统的作用与其说是针对以往的政治分裂,毋宁说是锻造一个经济上统一的民族市场,国家对经济的“保护“或干预非常突出,同时德意志民族精神在新的经济层面上得到激励与发扬。统一后的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的30年内完成了工业革命。将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转变我哦哦一个现代高效的工业国家。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结含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同光中兴标志着力争恢复旧秩序并开启一个新秩序的大胆而又相当成功的努力”的理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中德两国经济发展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