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8年)几乎在这个宣言发表的同时,欧洲好几个国家都爆发了革命。
              材料二  他们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是毛泽东(1893-1976).他虽然也遵循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但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载体不是数量较少的工人,而是农村的广大贫苦农民。
              --以上二则材料皆选自(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材料三  实际上,俄国社会主义者即通常所说的布尔什维克,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成功地夺取政权,建立起有史以来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及其发表的重要意义。
              (2)毛泽东所选择的“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他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布尔什维克成功夺取政权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 2. 在历史的长河中杰出人物往往对历史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观察下面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的主要贡献?
              (2)通过学习他们的历史事迹,谈谈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 3.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井冈山以其“又红又绿”成为闻名天下的红色旅游胜地。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材料三  有的学者指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其本质特征的哲学,这种实践性就决定了它的创新性,因为实践最重要的品格就是不停顿地探索、创新,它绝不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丰子义:《跨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面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对比中国革命道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的特点是什么?原因何在?
              (3)综合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你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认识?
            • 4.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各自的结果怎样?
              (3)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 5. 进入近代以来,经济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早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兴起,欧洲社会的商品货币意识开始觉醒,利润和金钱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价值目标。在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那里,追求金钱和世俗享乐主义成为一种时尚;新兴市民和商人的价值就是个人自由,他们特别强调经营自由,反对等级特权,这些都是对传统伦理的反叛。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者那里,具有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特征的新教伦理提出了许多戒律,诸如勤奋、节俭、进取、诚信守约等,这些对于市场经济的良性发育至关重要。
              材料二  资本主义的兴起需要制度变革。在近代民族国家初兴之时,这种制度变革主要依靠封建王权,对内统一市场,对外维护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到后来,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封建王权走向反动,要求政治权力的革命随之而来。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是英国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必然趋势。……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兴起的公平思想……则反映了资本主义贫富不均的历史现实,19世纪末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抬头也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认识需求。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德国的宗教改革为例,说明其宗教理论是如何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要求的。
              (2)据材料二,说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与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叶欧洲兴起的“公平思想”、19世纪末产生国家干预主义思潮的“特定历史背景”分别指什么?在近代历史上,“国家干预主义”取代“经济自由主义”的标志是什么?
            • 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凯歌行进到出现重大曲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三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国家体系,将陷入“有一体之名,而无一体之实”的境地;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
                                                                                       --任仲平《各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希望所在》
                  材料四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2)材料二中的“直接过渡”和“迂回过渡”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列宁由“直接过渡”转向“迂回过渡”的原因。
              (3)请结合材料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谈谈“现代的制度”的内涵。 
              (4)为摆脱“路径障碍”,我国在经济体制上是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 
              (5)材料二的“迂回过渡”与材料四的政策调整在实质上有何相同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