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主流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摘录
              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3、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4、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身自由发展的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材料二  下列是巴黎公社的公告
              1871.4.2一切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随时罢免。
              1871.4.2 公职人员每年薪俸不高于6000法郎。
              1871.4.16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871.4.20禁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工作。
              1871.4.27废除厂主们擅自用罚金、扣款等处分来掠夺工人工资。
              (2)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国民党以“清党”、“分共”的方式匆忙给短暂的两党合作蜜月画上句号,致使中共与共产主义运动濒临灭亡的境地。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或起义的挫折后,他们将视野转向了国民党所忽略的广袤农村。这一改弦易撤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
              --《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路探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共“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 2.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 3.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图二与图一又是什么关系?
              (3)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4)如果我们对上面四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请你为该课题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 4.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请回答:
              (1)“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各自的结果怎样?
              (3)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
            • 5. 材料一  英国宪章运动中三次运动的情况归纳
               第一次情愿第二次情愿第三次情愿
              时间1837年1842年1848年
              请愿意书签字人数125万人300多万人197万人
              议会同意与否决情况235票反对
              46票同意
              287票反对
              49票同意
              222票反对
              77票同意
              结果失败失败失败
              斗争方式集会、情愿、罢工、起义、示威等
              材料二  巴黎公社是实践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以下是与巴黎公社有关的图片。
              (1)宪章运动中,三次请愿书的共同要求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请愿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方面的探索。
            • 6.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如影随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满,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彻底的否定态度,急切地希望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急剧和即时的改变。保守主义一般是相对激进而言的,而不是相对进步而言的。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色为重视已建立之体制并试图加以维护,并且尊重传统,视传统为不同时代所累积的智慧结晶。
              --据百度•百科
              材料二: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如下“共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有一个近乎规律的“怪圈”:许多曾经激进的思想斗士,后来却“倒退”成为“保守”力量的中坚。在中西文化关系方面,一度鼓吹学习西方的积极分子,甚至完全由西方文化培育出来的饱学之士,后来都在文化保守主义的旗帜下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历史的怪圈”在康有为、严复、辜鸿铭的思想进程中都有鲜明的显现。
              --据《破解历史的“怪圈”--康有为、严复、辜鸿铭合论》
              (1)列举孔子、老子思想中的“保守”主张。
              (2)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人的激进之举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3)有人认为列宁是一位激进的保守主义者。你是否同意这种观念?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4)材料二中提到的“历史的怪圈”,其实是对康有为等人的误解。对此,你如何加以理解。
            • 7. 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如图1、2、3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二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4)材料四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  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 8. 了解并掌握一些研究方法对历史学习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世瑜在《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一文中指出:“以往中国史研究过于拘泥王朝体系,并以此区分学科领域和研究问题,……忽略了对历史时期之间连续性的探讨。事实上,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会更关注它们向此后的延伸;而面对另一些问题时,我们则可能更注意它们向此前的溯源。事件史的研究者比较容易把问题的解决放在一个较短的时段内,但从社会史的视角提出问题的研究者则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材料二  从重大历史事件入手去认识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对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社会的演进,某同学收集整理出如下历史大事: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186 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限制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法国确立共和制
              材料三  历史比较研究多用于具有某种共同性或相似性的历史事物间,它可以帮助我们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其本质。在20世纪的国际风云变幻中,国际联盟、联合国作为普遍性国际政治组织先后诞生。国际联盟闪现在国际舞台上仅存在26年即宣布解散。联合国成立之初,其51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六大洲,到2007年,联合国成员国已多达192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近1 30个。历经了近70年风雨的联合国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尤其是社会史研究,赵世瑜提出了怎样的研究方法?按照他提出的研究方法,请你对宋代的“市”、“理学”进行阐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社会发展的突出特点。若要进一步探讨该时期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的主导地位,请你另外补充两个方面的材料并进行说明。请举出该时期东亚社会追赶欧洲文明步伐的两个事例。
              (3)从全球史观角度,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诞生顺应了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学术界普遍认为:国际联盟的消亡“充分地表明了其难以克服的内在局限性”,联合国的生命力则在于它是“能够把地球上的声音普遍集中起来的唯一论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 9.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  民主。……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这次革命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而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的行动。它不是为  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  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它不是阶级统治的行政权形式和议会形式之间所进行的无谓  的斗争,而是同时对这两种形式进行的反抗,这两种形式是互为补充的,议会形式只是行政权用以骗人的附属物而已。公社将由各区选出的市代表组成,这些市代表由全民投票选出,对选举者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它将不是议会式的,而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机关。警官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而将成为公社的勤务员,像所有其他行政部门的公务员一样由公社任命,而且随时可以撤换;一切公务人员像公社委员一样,都只应领取相当工人的薪金。法官也将由选举产生,随时可以撤换,并且对选举者负责。一切有关社会生活事物的创议权归公社。总之,一切社会公职,包括原属于中央政府的少数几项职务,都将由公社派出的人员执行,从而也都是处在公社的监督之下。--节选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据材料概括巴黎公社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公社的政权建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