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主政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角度一: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决议”,或仅仅是“人民决议”,……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1)材料中的“人民决议”说明了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政权机构有哪些,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靠什么来维系?
              研究角度二:各具特色的民主政体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共产党宣言》(2)材料中“独占的政治统治”指的是什么?
            • 2. 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主流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摘录
              1、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资本主义加速对工人阶级的剥夺,破坏财富生产者的生存条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3、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
              4、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身自由发展的条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材料二  下列是巴黎公社的公告
              1871.4.2一切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随时罢免。
              1871.4.2 公职人员每年薪俸不高于6000法郎。
              1871.4.16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1871.4.20禁止面包工人的夜班工作。
              1871.4.27废除厂主们擅自用罚金、扣款等处分来掠夺工人工资。
              (2)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的共产党而言,1927年前后数年是一个充满灾难、痛苦与磨难的时期。国民党以“清党”、“分共”的方式匆忙给短暂的两党合作蜜月画上句号,致使中共与共产主义运动濒临灭亡的境地。在经历了一连串城市暴动或起义的挫折后,他们将视野转向了国民党所忽略的广袤农村。这一改弦易撤的举措,与中共务实领导群体的形成、革命依靠力量的获取以及整个策略的转型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从而使它获得了存在的生机与活力,并且在创造性地开辟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闯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
              --《中华民国专题史•中共农村道路探索》(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共“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革命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 3. 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
              (2)图二与图一又是什么关系?
              (3)图三和图四分别反映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
              (4)如果我们对上面四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课题研究,请你为该课题命名,并简要说明理由。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奖来得相当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经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奖。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有部分是因为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它们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
            • 5. 某纲领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纲领”指什么?它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
              (2)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分别是什么?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
              (1)材料一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的革命观点?结合材料二,说明列宁是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发展这一观点的?
              (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一、二有何共同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发展列宁的革命理论?
            • 7. 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为壮观、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学说以1 516年英国人托马斯•摩尔撰写的《乌托邦》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迄今已有48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它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叶,社会主义学说一直处于空想阶段。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其主要代表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第三次飞跃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其主要代表是邓小平同志。
              一一《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三次飞跃》    材料二:19 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时说,……苏联社会已经“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
                  材料三:二战胜利后,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领导了一场社会主义试验。艾德礼说:“工党政府正在英国建立一种优于资本主义和苏联式社会主义的最好的制度。这种制度叫做民主社会主义”。1948年,艾德礼颇为自豪地认为工党已找到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模式,“一种把个人自由与计划经济、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的制度”。
                  材料四: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一一胡锦涛在十八大的讲话请回答:
              (1)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社会主义学说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是什么?列宁在革命实践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参考: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列宁推动: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以及十月革命等知识点去考虑
              (2)材料二中苏联在基本上实现了的“社会主义’’与材料三中英国工党政府建立“民主社会主义”有何不同?
              参考:从两种民主国家的性质、民主的实质以及内容区分析
              (3)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与英国式“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都面临严峻危机,两国执政者如何应对?
              参考: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新经济体制;英国:面对“滞胀”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消减社会福利开支等
              (4)20世纪初期,中国人“以俄为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后期,中国人又“以俄为鉴”,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请结合史实说明中国人是如何“以俄为鉴”,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参考:20世纪初期,中国人“以俄为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诞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解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到改革开放做到“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20世纪后期,中国人又“以俄为鉴”,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导致苏联解体,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做到“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8. 材料一  他(马克思)撰写《法兰西内战》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未来的革命者,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但是当巴黎公社正在进行的时候,他却保持了沉默。在19世纪60年代,他为长远的目标而工作,但对那些短期目标仍保持温和态度。……他未曾期盼这些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运动”。马克思若真有此想法,他就无异于乌托邦主义者,因为除了在德国和为数不多的旧时移民中,马克思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追随者。他既不期望资本主义立即崩溃,也不期望资本主义面临马上被推翻的危险。他只希望迈出组织群众大军的第一步,若能赢得这第一步,他就能和地位牢固的敌人展开长期斗争。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
              材料二  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变成为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筑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
              --尤利乌斯•布劳恩塔尔《国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保持沉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国际时期工人运动的新发展并分析及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
              (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材料二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
              (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
            • 10.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各国在实践中叉不断探索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年11月底至12月初,正义者同盟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立即着手完成起草宣言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恩格斯写过两个草案:《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在这基础上,马克思执笔写成《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一发现自己处于俄国的主人地位,就面临着创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挑战。关于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他们过去已宣传很久了。他们很快发现,他们对这一挑战毫无准备--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任何模式可循。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无论在其本国,在东欧一些国家,还是中国均暴露出许多弊端,这就促使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贾松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共产党宣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面对创建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挑战,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毛泽东试图突破苏联模式的背景及举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