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1是《共产党宣言》德文版的封面。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西欧、北荚等地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材料二 图2是发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列宁曾经指出:“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我们之所以走在前面……而仅仅是因为我们过去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图1

              图2

              请完成:
              (1)如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能否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的俄国爆发并首先取得了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材料2:下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滋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

              (1)材料中“社会主义创始人”指的是谁?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简述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材料二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都失败了。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材料三

              图(a) 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冬宫发起总攻


              图(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幽灵”是指什么?将其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恩格斯观察历史问题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十月革命的道路相比,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材料:
              材料一 俄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材料二 11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国大本营的军民代表团团长联合发出一份照会。照会威胁说:“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最严重的后果。”
              材料三 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霍宁将军阻止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军留在前线。
              材料四 11月27日,德军总局司令部的答复来了,他表示同意和平谈判。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了什么态度?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反映了德国的态度,德国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绝不放弃革命的。”
              材料二 美国记者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攻打冬宫的起义部队爬过木柴堆成的街垒,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只是布尔什维克党少数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法兰西内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指出为什么圣西门等人没有看到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这对圣西门等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所提及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上述使命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巴黎公社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你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2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3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时,它只是众多社会主义流派中的一个,并未马上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但是它的科学性决定了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所以说它是科学的,基本根据:它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之上;它从实践中找到了自己所依靠的物质力量--无产阶级;它合理地继承了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割断历史,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抛弃了一切主观臆测。这一切正是它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主义流派的地方,是它大放异彩、长存不败的根源所在。《共产党宣言》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所有的原理,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后来被实践证明是不准确或不正确的结论,这是不必讳言的。因为判断正误与对错是实事求是原则所要求的。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

              图4 攻打冬宫

              图5 井冈山会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请回答:
              (1)泰戈尔获奖在世界文学史上意味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泰戈尔的创作属于哪一个文学流派?同时期同流派的欧美作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文学流派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敦、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空前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的阶级状况的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佛里德里斯·恩格斯》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