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
              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
              B.强调人应具理性思维
              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
              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
            • 2. 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说:“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在他看来(  )
              A.人应该要服从自然指示
              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D.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
            • 3.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 4.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拨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 5. 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
              ①知识即美德 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人非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6.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 7. 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这表明“他们”(  )
              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
            • 8. 某一时期社会思潮认为“人与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这样的:禽兽在很大程度上为感官所驱动,很少考虑过去或未来,只是为眼前而活着;但是人却看到万物的原因,理解原因和结果的相互性质,作出类推,因而很容易审视其一生的整个过程,为生活的行动做必要的准备。”该思潮最有可能是(  )
              A.斯多亚学派倡导的理性
              B.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 9.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C.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奉尧舜诸人,欲使社会返于黄金时代:道家主张破坏文化制度,成为无为之世,皆不适宜于时代之需要。墨家刻苦太甚,理想高而难行。后起之法家,则根据剧变之社会趋势,树立理想;更据现实,谋求社会之改革。自诸家势力消长而论,道家不谈政治,其徒渐少。墨家学说不合于强国之兼并政策,其徒为主义奋斗而死者亦众,渐不能与儒家抗衡。儒家常为统治者辩护,法家更积极主张扩张君权,二家易与国君接近。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不同的希腊哲学家派别中,无论是苏格拉底或是他的后继者们,除了关心道德以外,都对人类的理智,例如知识论感兴趣。而同一时期大多数中国的哲学流派的思索,都集中于人类事务的社会政治层面上,其哲学趣味主要集中于作为一种社会和政治动物的人。这种哲学趣味绝对是“人文主义”的,其实应该说是“社会”的,因为其强调社会多于个人。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家学派主张建立的理想社会模式,并分析影响其“势力消长”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先暂和希腊先哲思想的异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