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则属于文化知识教育。苏格拉底的思想是针对当时雅典的道德堕落提出的,德育自然也就成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两者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孔子要求学生做一个“贤人”贤人的标准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孔子所谓的道指两个方面:一是忠,二是恕。德的内容更加广泛,孔子着重于个人修养,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仁”就是“爱人”,孔子还重视“礼”强调等级名分,尊卑长幼之序,同时其教育内容中宗教成分较少,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是从“认识自己”这个角度出发的,其思想的基本命题有三:“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和“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且内容上有较多的宗教色彩。当然,在他们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也有相同的,如:孝、友爱兄弟、友誼等等。还有一点就是,孔子的道德教育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也有不同。即除政事、道德外,苏格拉底主张学一些有关天文、数学、几何的日用知识。他更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未来的政治领导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摘编自王岚《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母体文化,是极不明智的,也是极其荒谬的。统统的加以否定,肯定是犯了极左的幼稚病;完全加以继承,肯定是犯了极右的老朽病。该继承的却不继承,不该继承的却强行继承,那肯定是患了精神与功能上的紊乱症。还有什么和谐稳定可谈呢!--天涯论坛《漫谈儒家的三纲五常》
              材料二感觉的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百度百科《苏格拉底》
              材料三在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当格林斯潘以及美国舆论批判“贪婪”是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事实上意味着美国金融界指导性文化理念的根本和全面的颠覆。--人民网《道德不敌利益 国际金融危机深处的文化危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我们对传统儒学中的“三纲”、“五常”应分别采取什么态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
              (3)结合材料三,作者认为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14世纪至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关史实,试从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与知识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这句话的理解。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中国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 4.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思想文化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4)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如何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概括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张。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问答:什么是启蒙?》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级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蕞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材料二主要表明路德的什么思想?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材料三“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的理解。
            • 7.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他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
              一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请回答:
              (1)以苏格拉底和孔子为例,谈谈他们怎榉“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并结合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两地的经济状况分别说明出现不同文化传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相通的地方”表现在哪里?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二,结合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状况分析取得“优异的精神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就人类文明发展,对你有何启示?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启蒙历史网论坛材料二: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伏尔泰语录》(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这些“意见”产生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