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为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材料二  在理想的社会中,每一部分都要遵循正确的等级。柏拉图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第二等级是御国御侮的战士,第三等级是劳动者。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演说
                  材料四  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甘地《青年印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位先哲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他们提出其理想社会的背景。
              (2)分别列举孙中山为达到材料三所说“三样目的”而进行的奋斗。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孙中山和甘地的异同点。
            • 2. 如图彩陶上的图案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对话。下列有关他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柏拉图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组成
              ③“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出自亚里士多德
              ④亚里士多德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 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饮食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这反映了他
              A.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B.运动与饮食相结合的主张
              C.对传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D.中庸之道的观点
            • 4.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5.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两者思想本质的共同之处是(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 6.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由“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政治状况持肯定态度
              B.赞同抽签选举办法
              C.主张按照人的品德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 7. 《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什么是人的本质
              C.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D.人是万物的尺度
            • 8. 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A.梭伦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 9.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
              B.三段论
              C.中庸之道
              D.唯物论
            • 10.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