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徒,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1分),并指出其实质(2分)

              (2) 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说明。(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6分)

               

            • 2.

              (30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8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4分)

              (3)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3分).

              (4)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主张,并归纳三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10分)

               

            • 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

              在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统治了西方世界长达近千年,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压制,为此,一些杰出人士不顾教会的迫害,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2分)

              (4)在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思想解放潮流?(2分)

               

            • 5.

              (25分) “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在那么自觉、有序、善良。

              ——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

              (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4分)

              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1分)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以及对后来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4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

               

            • 6.

              (26分)14-16世纪的东西方,都有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但其性质和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却是迥异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先秦的人文主义思潮就以道德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形式在诸子百家的相互辩难、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一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1)结合所学,指出先秦儒家和墨家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4分)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先秦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都有”“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一被特拉克(意大利诗人,1304---1374)

              “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

              一一一波吉奥(意大利历史学家,约1380---1459)

              (2)归纳材料二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函。(4分)简要分析该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三  他(李贽)不是一个哲学体系的创立者,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时代主导价值观的“反叛者”、主体价值观的“补漏者”一一正如他临死前说的,我的所作所为,于“圣教”有益无害,然其所说之“漏”,且言辞之烈,毕竟痛彻挡权者之内心深处。

              ——《试论李贽人性论思想及其局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性质和历史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东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8分)

               

            • 7.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以下是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在社会领域方面的主要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领域

              马丁·路德

              加尔文

              个人与社会

              在“因信称义”基础上,认为一切职业都是有价值的,符合上帝道义的

              强调在生活中效法基督,学会忍耐、克己、勤劳、无止境的追求的艰苦创业精神,来荣耀上帝

              经济方面

              倾向于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他最推崇的是农业、手工业,最后才是商业

              在财富观念上,认为合理合法地赚取更多的财富,是上帝恩宠的外在证据

              政治方面

              认为信仰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世俗领域不得介入和干涉信仰领域

              要求建立信仰和政治相互独立的权力和法律体系,但对于不义的世俗权力,主张以上帝的义去直接对抗

              ——据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整理

              (1)有学者认为,马丁·路德是一个宗教“煽动家……就其实践来说,更多的是一个摧毁者。”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4分)

              (2)对比路德,加尔文则更多的是一个新教“构建者”。结合材料,扼要概括加尔文在构建新教中体现出的“资本主义精神”。(6分)

               

            • 8.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9分)

               

            • 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 10.

              阅读材料: (16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见图)

              材料三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四: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4分)

              (2)材料二的行动是针对当时的什么事件? 这一行动有何重要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4)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