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到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请回答:
              (1)古代中西方形成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00年到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上概括其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为亚洲“病夫”,中国和土耳其独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某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同学进行以“国家政治特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依据材料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际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令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1906年,以陆军军歌《颂龙旗》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旗,唱我帝国歌”。
              材料二 《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四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回答:
              (1)材料一国歌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明显不符合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材料二的国歌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的国歌从内容和作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国歌时,有政协代表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适应建国后形势变化的需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