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中国的顽固派所说的宪政,就是外国的旧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他们口里说要这种宪政,并不是真正要这种宪政,而是借此欺骗人民。他们实际上要的是法西斯主义的一党专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则确实想要这种宪政,想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专政,但是他们是要不来的。因为中国人民大家不要这种东西,中国人民不欢迎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专政。中国的事情是一定要由中国的大多数人作主,资产阶级一个阶级来包办政治,是断乎不许可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怎么样呢?这自然是很好的,全世界将来都要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但是这种民主,在现在的中国,还行不通,因此我们也只得暂时不要它。到了将来,有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能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现在,我们中国需要的民主政治,既非旧式的民主,又还非社会主义的民主,而是合乎现在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目前准备实行的宪政,应该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民主的政治)。
              一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准备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原因,并指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主要意义。
            • 2. 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
            • 3. 历史地图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现实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三 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的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我们党要坚持“两个务必”的思想。同时指出,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
              请回答:
              (1)材料一选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提出了哪些核心思想?
              (2)材料二选自毛泽东在哪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他的这篇讲话是在什么背景下作出的?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还指出了哪些重大问题?
              (3)毛泽东、胡锦涛都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什么精神?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简述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有关社会革命方面的重要活动。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 6. 近一个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变为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回答以下问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历史充分体现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重大的战争或革命背景或原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力量
              国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20世纪后半期,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虽然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发生,但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另一方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现代化发展道路,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冷战”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要地住。
              依据材料分析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
              (3)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说明我国是如何抓住”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