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1929-1946年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 作为我国老牌重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举行了情况发布会,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元朝时在东北地区设立行省管辖,其意义何在?
              (2)近代东北地区见证了列强的多次侵略,请结合日本侵华史实加以说明。
              (3)1953年新中国制订并开始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东北地区取得了哪些重要的工业成就?
              (4)对于国家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你有何合理化建议?
            • 3. 在2012年“中日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中,一位日本中学生向中国学生展示出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1937年12月日本军人在中国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见图).请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图片的认识和看法。
            • 4. 抗战宣传画

              请问:
              (1)你从该宣传画中读出哪些历史信息?依据分别是什么?
              (2)如要核实你对该画认识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或方法?(至少写出4个)
            • 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
              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如下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的出现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英国的乡村在农业革命的冲击下,从15世纪后3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领主用暴力或各种欺诈手段强占农民的公有地和他们的份地,用栅栏、篱笆、壕沟围圈起来,变成领主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圈地运动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来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来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地离开土地,整个过程延续了300多年,它使英国摆脱了传统社会周期性生存危机的困扰,孕育了近代乡村工业,为乡村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它在英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
                  材料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迁出至他乡种田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292900
              1850-1879年7215498
              1880-1911年156011838
              1912-1939年473077396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 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在推动英国社会发展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 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和一系列纪念活动。令人愤慨的是,安倍政府对这段历史闪烁其词,混淆视听,使得中日历史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日本在与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已经在政治层面触及战争责任问题,表示了“深刻的反省”。但由于部分日本政治家经常发出否认侵略战争责任,坚持战争时期历史认识的“妄言”,在国际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让人们感到战后的日本社会似乎没有发生变化……日本反省战争责任的政治任务并未完全结束。
              材料二  对中日两国民众来说,关于战争历史集体记忆最深刻的侧面都是战争中的被害……两国民众关于战争的历史记忆毫无疑问都是事实,但是并不对称……日本人在加害责任缺乏反省的情况下,强调自己的“被害体验”,不可能得到被害国中国民众的广泛理解,也不可能了解同一历史过程战争被害国国民的体验。
              材料三  中国历史学界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进行研究时,比较关注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力图挖掘表面上看似孤立的现象背后的东西…….而日本的历史学者即使承认战争的侵略性,更注重研究的则是诸多事件发生时具体的客观原因和偶然因素。--以上材料摘编自步平《再论中日历史问题的对话空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造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民众而言,八年抗战中最痛彻的被害记忆有哪些?为什么中国民众不认同日本人的“被害体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学者会挖掘哪些日本侵华事件之间的关联?针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你认为中国学者在研究方向上应该如何应对?
              (4)在上述材料中,作者分别是从哪三个层面分析中日历史问题的?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事件描述
              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动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
            • 9.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 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材料四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 10.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