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
              (1)用专有名词概括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规律)?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
              材料二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胡锦涛《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
              (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创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3)用苏俄(苏联)的史实说明道路(政策)“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4)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哪两大理论成果?其显著的共同点是什么?
            • 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8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图1)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图2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奂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蜕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3)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向城市。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和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