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中期的一些历史事件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图回答以下两个小题。

              材料一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材料二

              太平天国

              (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说明的你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待何言?

              ------------摘自《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红色革命的根据地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在土地分配方面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

               

            • 3.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材料一、二中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6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洪仁玕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3分)

              (3)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4分)

               

            • 5.

              从中国近代历史分析论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要求:论据充足,有条理)(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