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且主题多,特点鲜明。其中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现。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近代前期,在争取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仁人志士”提出了哪些用变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中资料反映的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其爱国内涵进行归类。(要求:提炼出一个爱国主题,必须涵盖三条及三条以上资料,主题应立意明确;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符号标出,资料应选择完整,无遗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 《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     
              ——霍布斯包姆 

              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    
              ——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

              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

                ——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请回答:
              (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史料研读、综合评论、专题探究和问题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用这些方法分析中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研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步完备起来。“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划分三省的职权。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为尚书省的下设机构,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①三省六部职权彼此分工,互不干涉……②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③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④唐高祖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1)材料中画线的五部分有两处表述是错误的,请写出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科举制与三省六部制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评论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在不断发生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并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探究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不仅能够实现政权的更迭,而且革命往往还具有强大的社会改造功能(指对旧制度的改造)。
              (4)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为例,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凭借着手中的政权对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了怎样的改造?请结合史实任选一个方面加以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题比较  
                     在近代中国的19世纪末,伴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几乎同时发生了两大政治运动,即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又一次掀起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的革命新高潮。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14、
              图15,完成下表。

              图14 戊戌变法时期的学会、报刊、学堂分布示意图
              图15 义和团运动示意图
                       
              领导阶级基本主张区域性特点及形成因素评价
              戊戌变法农民阶级抵抗列强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将希望寄托在无权的皇帝,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最终归于失败。
              义 和 团 运 动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北方。 经济因素:北方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阶级关系因素:北方则主要表现为农民、手工业者的秘密结社。 思想因素:北方则盛行小农平均主义和封建迷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