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2年的某一天,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他们聊天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甲:“当年我曾经和康有为一起参加公车上书。”
              B.乙:“我和义和团一起在廊坊打过八国联军。”
              C.丙:“我家住在东交民巷,那里有洋人保护着."
              D.丁:“我读过梁启超草拟的京师大学堂章程。”
            • 2. “天下断无杀人放火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以上两段文字均选自《罪己诏》,其发布者应是: 
              [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同治帝   
              D.光绪帝
            • 3.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以下条约中列强的这种政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
              [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4. 漫画也能反映历史。下列叙述最能体现漫画内涵的是

              [     ]

              A. 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负担
              B. 中国人民深受清朝统治者的压迫
              C. 列强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
              D. 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 5.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存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

              A. 《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D. 甲午战争和维新运动
            • 6. 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军出现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条约签订于下列哪一战争之后?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1906年,以陆军军歌《颂龙旗》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旗,唱我帝国歌”。
              材料二 《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四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回答:
              (1)材料一国歌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明显不符合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材料二的国歌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的国歌从内容和作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国歌时,有政协代表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适应建国后形势变化的需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西方列强的侵华史。据此答下题。
              清政府的外交主权遭到西方列强破坏最严重的是

              [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C.总理衙门的设立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外国“使馆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