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图片二 《共和》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阅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治国纲领

              图二 五四运动中被捕
              学生释放

              图三 《西行漫记》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五四运动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时代强音,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请写出运动中学生高喊的口号。(至少两个)并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以及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请分析造成红军长征的原因以及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38)阅读下列对五四运动(注:这里指广义上使用的“五四运动”,所涉及的时期大致是191 7年到1921年。)的各种阐释和评价,同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们(自由主义者)强调五四运动促进了“以大众活语言的新文学取代文言文的旧文学”;它是一场“理性反对传统、自由反对权威、对人生及人的价值的颂扬反对对它们贬抑的运动”,是一场“由那些了解他们的文化遗产,并试图用现代历史批判和研究的新方法论对之加以研究的人所领导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他们)把欧洲文艺复兴看作是在中世纪旧秩序桎梏中挣扎的新生资本主义社会所要求的一场运动。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适应了现代资本主义需要,因而在欧洲得以复活。而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经济也从中世纪状况发展到资本主义状况,并提出了类似的文化上的要求。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

                  材料二: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Y-A.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

                                                                 ——毛泽东《五四运动》1939年

                  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的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

                                                 ——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1941年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主义者”称“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理由是什么?(2分)试从思想背景和内容两方面比较中国和西方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关于五四运动的基本观点。此处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  (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令就学日本,时(1902)年十七矣……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上有名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

              ­——章太炎《邹容传》

                  材料二  一些倾向共和的华人组成一个叫“福字敢死队”的团体,在几处热闹地段大声疾呼,一面痛斥留辫者之奴性不改,一面拦住拖辫人,交与剪刀令其自剪。

              ——王淼《民国初年上海滩剪辫趣闻》

                  材料三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弟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啦!”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默然。

              ——海天、肖炜《学生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与“福字敢死也会”剪人辫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辜鸿铭说“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不“那么好剪”?(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来“同学脑袋里的辫子”是如何剪去的?(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