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D.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特点
            • 2. 下表是依据1919年5月5日学生所呈《上大总统书》上的签署所做的参加游行的各学校学生人数和校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北京大学
              北沙滩、景山东街、北河沿
              3000/2400 人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和平门外厂甸
              925/700 人
              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西城太仆寺街
              /700 人
              北京工业专门学校
              西四牌北祖家街
              200/150 人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阜成门外罗道庄
              200/150 人
              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前门外后孙公园
              200/130 人
              铁路管理学校
              西单李阁老胡同
              200/人
              高等警官学校
              北新桥以西
              /300 人
              北京税务学校
              朝阳门内大雅宝胡同
              /320 人
              中国大学
              前门内西城根
              1400/1450 人
              汇文大学
              崇文门内盔甲厂
              /80人
              民国大学
              宣武门外储库营
              300/300 人
              朝阳大学
              东四海运仓
              200/350 人
              A.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B.—些学校对运动持观望态度
              C.材料数据或缺不能反映事件实情                 
              D.运动初期不具有反封建性质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战,何来五四?”要认识五四的起源,必须追溯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中国观和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自此以后,民族主义因此成为中国的主旋律,加入国际社会变为平等一员,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又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是1918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定,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2000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以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留日学生“从日本人学到的近代知识和从他们得到的轻蔑对待,混合了他们自己对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政策的愤恨,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因此,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很自然的走在前列。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充分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4.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5.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以下对这一《宣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发布于1919年 
              B.得到中国共产党指导
              C.受到工商界响应 
              D.体现了反帝爱国性质
            • 6. 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7. 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这里的“进步”不包括(  )
              A.时值欧战,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社会稳定,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意识强化和社会文化心理发展
              D.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德国和希特勒崛起的反思》一文中指出:如果协约国开会的期望都能够实现,尤其是法国的主张能实现,德国就将成为他们的奴隶,是永远没有翻身余地的,除非再用几年前的老办法。
                  材料二  正如硬币的正反两面,由拥护伟大的外国朋友,到反对帝国主义,其实不过一线之隔,但却埋下了众多难以诉说的后果。正如顾维钧对《巴黎和约》的评价:“这种决定无疑将……播下动乱的种子,对中国和世界和平都无益。”--《巴黎和会:国人屈辱与愤怒的导火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法国的主张”指的是什么?“几年前的老办法”是指哪种办法?
              (2)材料二中顾维钧说巴黎和会“将……播下动乱的种子”,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论证。
            • 9. 如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哪一部分人物数量的整体变化趋势?(  )
              A.买办
              B.出国留学生
              C.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
            • 10. 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在1919年1月28日的辩论中,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他以流利的英语慷慨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之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他把孔子比作耶稣,山东比作耶路撒冷,阐明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以此争取西方代表的同情。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材料三  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并指出1937年日本由此发动的侵华军事行动。
                 材料四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
              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材料五  根据军事法庭宪章,法庭有权审理三种犯罪: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犯罪及违反人道罪。犯有这三种罪行的战犯通常分别被称为甲级战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此次审判就是“东京审判”,中国派出法学界权威、立法院立法委员梅汝璈出任法官。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是指哪一法庭?说明审判的法律依据是哪一国际公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