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拒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阎题上的不同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