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战时经济回复到和平经济,势必引起许多重大问题,在咨文中,我概括地叙述了业经制订的关于尽快重建和平时期的扩充了的工业、贸易和农业的计划……尽快复员不必要的武装部队;……限制物价和房租,直到公平的竞争方式,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消费者的过分负担时为止;……凡因增加工资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地方,不得增加工资;……防止工资收入或购买力的迅速降低;……我继续向国会提出几份咨文,每个咨文都给公平施政增加了一些新建议,如健康保险、预付医疗制度和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补助。

              ——《杜鲁门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欧美的什么社会现象提出来的?(2分)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与此相关的具体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杜鲁门咨文中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6分)并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其实施的作用。(4分)

               

            • 2.

              (28分)民主政治的建立,充满了斗争和妥协,体现出政治家的睿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4分)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4分)材料二中“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2分)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已有人对这场“大妥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料料四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提出妥协的积极意义。(6分)概括材料四的观点。(2分)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4分)

               

            • 3.

              材料 现在开幕的一党“国大”,不但使中共及第三方面最近在商谈中的协议成为不可能,并且最后破坏了政协以来的一切决议、停战协定与整军方案,隔断了政协以来和平商谈的道路……这一党“国大”还要通过一个所谓宪法,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分裂”合法化,把出卖国家与人民利益“合法”化。照这样做下去,中国人民一定要陷入苦痛的深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决不承认这个“国大”。

              ——1946年11月16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

              (1)材料中的“一党国大”是指哪一会议?国民党召开这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6分)

              (2)材料中的“所谓宪法”是指哪一文件?它规定的政体及其恶劣影响分别是什么?

              (6分)

              (3)试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共对“一党国大”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6分)

               

            •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则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大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1949年9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澜改造社会的核心思想。为实现其核心思想,他认为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2)据材料二指出张澜核心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 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毛泽东于1941年5月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在1941年9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首先严厉批评了长期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在1942年2月毛泽东做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会议和报告中,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同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 。

              材料二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关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指出,在伟大的胜利面前,党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滋长。同时,由于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这样,有一些共产党员将可能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会议号召全党同志要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全会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蚀的反对突出个人的6条措施:(1)不给党的领导祝寿。(2)不送礼。(3)少敬酒。(4)少拍掌。(5)不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材料三  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以上材料均从党建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你列举相关史实,指出党内长期以来主观主义思想路线的表现以及危害。(8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这次会议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规定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得出什么认识?(9分)

               

            • 6.

              (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 7.
              【题文】
              中共80 年历程,80 年辉煌,历史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请回答:
              (1)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什么?
              (3)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含义是什么?
              (4)指出中共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