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是近代中国的三部法律文件。

              法律是特定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部法律文献中任选两部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 2. (2016春•日喀则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广告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干五白余力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洋务运动兴起
              B.实业救国热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近代企业出现
            • 3.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 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大生纱厂名称由來最貼近于近代以来的(  )
              A.马克思主义经济观
              B.重商主义
              C.凯恩斯主义经济观
              D.民生主义
            • 4.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年、1896-1911年、1912-1914、1914-1918年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下列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
              A.4.6 个
              B.2.5 个
              C.3 个
              D.0.55个
            • 5. 如图是近代实业家张赛在筹建大生纱厂时发行的股票,于光绪二十一 年发行该股票发行时的时代背景是(  )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走向瓦解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D.国民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 6.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9月下旬给马歇尔的内部报告中称:“(中国)到8月底,通货比5月底膨胀了64%,……1947年的头5个月一直维持着这样高的通货膨胀率,从年初始,预算赤字与通货膨胀几乎同步上升……”这一现象对民族工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B.改变了民族工业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布局
              C.美国商品挤占中国市场
              D.民族工业无法形成独立完成的工业体系
            • 7.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扰,勒价停市。”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商向中国企业提供新技术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力量薄弱
              C.官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D.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迫与束缚
            • 8.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
            • 9.

              对下图中的逐渐成长的小树正确的理解是(   )

              A.中国近代官营企业命运多舛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发展
              D.民族独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10.

              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
              D.最初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