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3分)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10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 2.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00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述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永利碱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3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在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四条新航路路线,最早开辟的是             (填写代码),开辟出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

              (2)根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15~16世纪,世界市场是怎样开始形成的?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结合材料三、四,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 4.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 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 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 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材料三       

               

              图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材料三图1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的方向是什么?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五,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