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2.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  )
              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
              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
              C.革命思想传播进步一深人心
              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髙
            • 3.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孙中山
            • 4. 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醇亲王摄政,缅甸《天南新报》就此事刊出“摄政王兴,摄政王亡,清国兴亡两摄政”的联文征对,同盟会《美洲少年周报》刊出“驱胡者豪,驱胡者杰,汉家豪杰再驱胡”的对句。这表明
              (  )
              A.满清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B.革命派驱胡目的是恢复汉族政权
              C.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D.革命派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
            • 5. 近代某一报刊创刊号卷首载有墨子画像,称之为“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与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卢梭(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并列。这一报刊内容体现了哪一政治派别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理想(  )
              A.洋务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共产党
            • 6.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材料中的“有识之士”提倡(  )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 8.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材料三: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
            • 9.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陈独秀、李大钊
              D.孙中山、黄兴
            • 10.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