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孙中山传》的目录,每一章下包含若干子目,“宣扬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子目应属于(  )
              A.第二章
              B.第三章
              C.第四章
              D.第五章
            • 2.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
              A.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 3. 孙中山提出:按照“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生活进化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 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半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第二级叫作“安适”,第三级是“奢侈”。材料 体现出孙中山(  )
              A.遵守社会发展的规律
              B.以进化论思想指导革命
              C.追求民生的政治理想
              D.民生史观脱离大众需求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楷模,主张创立“民有、民享、民治”三权分立的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民国,设立了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西方民主制度第一次在中国得以部分实现,中国民主政治真正开始起步。
              --黄立文《从民主化角度透视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倡“民主”与“科学”。这里的民主是以法国为榜样,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为专制独裁政治服务的封建伦理道德,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而自由亡。
              --王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反专制、兴民主上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二者在反专制、兴民主上出现不同的原因。
            • 5. 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二大的分析(  )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D.提出了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 6. 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因此,他们也代表了深受列强欺凌之苦的民族资本家的心声。材料表明革命派(  )
              A.进行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B.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诉求
              D.已成为知识分子代言人
            • 7. “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到的“自由民主派”是指(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 8. 论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
              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自由之界说曰:‘人人自由,而以不侵人之自由为界。’……自由云者,团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野蛮时代,个人之自由胜,而团体之自由亡;文明时代,团体之自由强,而个人之自由减。
              天下未有内不自整,而能与外为竞者。……故真自由者必能服从。服从者何?服法律也。法律者,我所制定之,以保护我自由,而亦以钳束我自由者也。
              吾亦曰: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斯为末矣。夫人强迫我以为奴隶者,吾不乐焉,可以一旦起而脱其绊也,十九世纪各国之民变是也。……独至心中之奴隶,其成立也,非由他力之所得加;其解脱也,亦非由他力之所得助。……若有欲求真自由者乎,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1)梁启超宣传自由思想的背景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梁启超的自由观。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的自由观?
            • 9.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院,开国会
            • 10. 材料   1905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国内立宪派与革命党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思想论战。1906年是论战最为激烈的一年,立宪派代表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申明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支持君主立宪运动的政治态度。他认为依中国的国情只宜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不能实行种族革命,“复仇则必出于暴动革命,暴动革命则必继以不完全的共和,不完全的共和必致亡国”,他担心“革命决非能得共和反而得以专制”。但他也认为中国可以渐行政治革命,但不能同时又搞社会革命,如果以土地国有作为平均地权的手段,势必危及民主政体的基础。梁启超指出如果违反以上两原则,则必会发生流血革命,会招来瓜分亡国的惨祸。即使不至亡国,也将产生内乱,群雄并起。即使以革命手段推翻了帝制,并不能保证就能自动建立起一个民主政府。而且也不能保证新建立的政府不会变成新的专制政府,国民必然要起来反抗,这样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就会循环而起,永无休止。
              --范福潮《梁启超与清末预备立宪》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关于革命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民国初期的社会实际评价梁启超的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