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资政新篇》是资产阶级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判断对错)
            • 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  时空观念,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
                  素养二  历史价值观,指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的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
              --(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
              (2)比较以上两段材料的不同之处,并指出不同的原因。
              素养三  历史解释,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3)这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适当的题目。
              第一部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题目:    
            • 3. 英国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
              --摘编自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哈姆雷特》与《十日谈》中所歌颂的“人性”在侧重上有何不同。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相关重大事件表
              1687年牛顿撰写的《    》出版。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了《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82年瓦特发明联动式蒸汽机
              (2)在材料二  中①、②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17世纪后英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起到中国,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性质、经济、思想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 4. 《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判断对错)
            • 5.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材料提及的“国库制度”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判断对错)
            • 6. 历史的形成与演变,决定了国家、民族共同的个性与命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相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李鸿章对“边防”问题的看法有哪些变化?
              材料二  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时,迫使日本和平解决。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自徐中约《中国人的奋斗》
              材料三  (二)……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鸦片战争以来发生的多次战争……那都是王朝战争,屡战屡败……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世界民主阵营连接在一起,民主阵营胜,中国民主前途存;世界民主阵营败,中国民主前途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中国没有发生过如此光明如此幸运的战争结盟。……中国人付出最多,……中国人赢得最多,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将自己的双重命运--民族与民主的命运抵押了上去,赢得了双重胜利。
              --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3)对比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材料五概括指出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的不同。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撰写解说词。

              图3五四风雷: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图4卢沟烽火:    
              图5开国大典:    
            •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判断对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