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们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论证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发展方向。但也有人以1840年中国的GDP是世界的33%,但之后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而1949年中国的GDP虽是世界的6%,却赢得了真正的独立并逐步走向大国这些史实来反对GDP决定论。据此,下列该现象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GDP的确能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证实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B.GDP只能反映当时经济状况,故不能反映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GDP的国际地位变化趋势经常与该国国际地位变化趋势成反方向
              D.决定GDP变化的经济性质才是真正决定国家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的
            • 2.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 3.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 4.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封建文化的冲击

                 C.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发展资本主义

               

            • 5.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6.

              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
              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 7.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8.

              鸦片战争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状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东南沿海的商品经济日益萧条
              B.外国的洋纱洋布质量优于中国的土纱土布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9.

              鸦片战争以后“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也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棉花价廉物美,畅销海内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步取得优势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高
              D.中国沦为欧美工业国的原料产地
            • 10.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