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图说史是历史研习的方法之一,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注: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1)材料一图中A、D两点分别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什么样的演变状况?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图2美国1787年宪法


              (2)请任选一幅图片,进行描述和阐释。(内容应包括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及经济影响有哪些?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材料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文史知识》


              材料三 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平民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购买国货。”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文明排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李鸿章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
              问题:
              (1)文中的“破屋”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屋”之“破”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鸿章“一辈子”办了哪些“事”?任举2件并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鸿章自诩为“裱糊匠”,但也有人称其为“开拓者”。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法治社会逐步代替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首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银元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摘录自徐立志《清末商事立法研究》


              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政府经济政策改变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改变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钦定宪法大纲》中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并指出其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做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所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明显不平衡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闲章铭刻历史
              海派书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丹青翰墨常盖有这样一方闲章:“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章上的“壬子岁”,正是1912年。这一年,吴昌硕正式定居上海。有学者认为这方闲章折射出卓越而敏感的大师面对历史转变所产生的心灵感应。
              1、1912年,无大师面对怎样的历史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代上海还有许多令人难忘、发人深省的“历史转变”。请根据下方3幅图的提示,写出那些“历史转变”,并扼要的表达你对这些历史转变的思考,文体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1854

              向解放军献花

              黄浦江畔20年今昔对比
            • 8. 人均GDP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单位: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上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B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影响C时段中国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女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对女工权益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女工大概出现于1861年。这年的5月,上海首家机器缫丝厂——怡和丝厂建成……最初是雇佣有经验的中国男工,工资每天300铜板(约0.27美元)。厂方很快发现女工是最经济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劳动力来源,于是陆续辞退男工。同年7月,该厂已雇佣25名女缫丝工,工资每天100铜板。
              ——李帝《近代中国女工的产生及婚姻家庭生活概况》

              材料二 女工们一天工作十三小时以上是非常普通的,而微薄的收入都被占有女孩子的承包商赚去了。他买一个女孩子花三四十块银元,而在三年的合同期间,他希望从每个奴隶身上赚到二百元左右。在这期间,他让她们住在拥挤的宿舍里,给她们吃的是腐败的食物,还要看住她们不让逃走;如果走失了一个女孩子,他得赔六块钱给工厂。
              材料三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草案)》完成。其中规定:女工怀孕后,应实行生育前的定期检查……所费时间,以工作时间论。1960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同提交的《关于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工,给以工间休息,有条件的,还应该不让她们做夜班。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3年11月,卫生部颁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
              ——潘锦棠《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的沿革》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女工的工作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女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特点。从民主政治发展角度,简要分析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在新中国不断得到推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评价新中国在解决女工问题上的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纺织业发展对羊毛大量的需求,导致了英国圈地运动形成一种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英国在16世纪也受到价格革命猛烈冲击……农业雇工的工资上升幅度只是同期物价上升幅度的一半。……人口迅速增长给土地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要求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农副产品与日俱增的要求。
              ——王乃耀《英国都铎时期经济研究》

              (1)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列举出圈地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部分地区出现租地农场主和以集资组成公司的名义来经营的农牧垦殖企业……1912——1919年,中国的农垦公司达100家,资本总额为1245万元。自国民党一大提出“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起,《保障佃农改良租佃暂行办法》(1929年)《土地法》(1930年)《土地法施行法》(1936年)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同期近20年,政权更迭、朝令夕改的现象从未休止。占据国家统治阶层的军阀、将领、政客、商人、地主和高利贷者,与土地利益纠结在一起,致使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富农经济萎缩,新式农垦企业没落不可逆转。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农村经济处于徘徊、萧条之中。
              ——《民国农业近代化的制度需求与供给研究》

              (2)材料二反映出了什么历史现象?概括造成20世纪前半期农业未能得到顺利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