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3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3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2分)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2.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 3.

              (13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3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2分)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4.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浙江经济发达,也是“鱼米之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丝织、瓷器、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

              ——摘自浙江在线

              (1)结合所学知识,试列举唐宋时期浙江著名的瓷窑。(2分)

              材料二 “宁波帮”的形成,起始于19世纪中期。1842年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近代)宁波的商业贸易、金融事业也随之兴起。

              ——吴克强《饮誉四海宁波帮》

              (2)宁波在近代的开放中为浙江经济大发展提供了条件,哪一条约促成了宁波的开放?(1分)

              材料三  1887年,他(严新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摘自《浙江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的原因。(3分)

              材料四  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人均GDP只有72元。在GDP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8.5:8.0:23.5,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2008年, 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0多倍(未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平均每年增长14%以上,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中国经济网

              (4)1978-200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与我国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关?(1分)这一改革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五 在中英签订《联合声明》……进行的多次谈判中,包玉刚始终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他和邓小平及撤切尔夫人都有很好的私交,以一位民间人士的身份为两国政府沟通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余贤群《邓小平与包玉刚》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以包玉刚为代表的浙江商人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什么贡献?上述材料体现了浙江商人的哪些精神?(3分)

               

            • 5.

              (12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读图                           

              ①上图取材于《天仙配》故事。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是什么?(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的原因。分析西方列强侵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③简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分)

               

            • 6.

              (21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律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不同时代又赋予它不同的涵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5分)

              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2)依据材料二说明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3分)指出其历史作用。(1分〉

              材料三:拿破仑说“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拿破仑法典》中有这样一些条文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3)上述条文规定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3分)

              (4)结合所学知识,以英、美、法为例,简要说明法律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 7.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1881年《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材料三: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明清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呈现怎样的特色?(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近代上海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力量”和“人文秩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近代上海地位的变迁?(9分)

               

            • 9.

              (10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3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以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