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 2.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 3. “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
              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发展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为张謇企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D、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是张謇企业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 4. 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大力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5.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掇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 6. 1912——1919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7.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的盈利指数,这组数据直接表明

              [     ]

              A.中国纺织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B.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呈现发展的势头
              C.轻工业产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大量出口
              D.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 8. 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   
              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   
              D.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 9. 张謇在《致袁世凯函》中指出,当时中国“潮流万派,毕趋共和”。据此判断,该信函书写于
              [     ]

              A、1894年
              B、1898年
              C、1905年
              D、1911年

          • 10. 1919年11月16日,在福州的日本侨民数十人持械寻衅,与福州市民发生流血冲突,死伤8人,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史称“闽案”,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地的学生集会声援“闽案”,指出:“国人欲图自救救国,除人人尽力不用日货外,别无他法。”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沿途极力劝说商人抵制日货。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抵制日货是反帝爱国运动的一种形式
            B.“闽案”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延续
            C.“闽案”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相同
            D.“闽案”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