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各地纪念活动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二 1912年—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籍贯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弼士(本为华侨)
              广东大埔
              火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浙江定海
              化工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范旭东
              湖南湘阴
              机器制造
              求新机器制造厂
              朱志尧
              上海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 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体设想?(2分)结合所学,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4分)
            • 2. 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材料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文史知识》


              材料三 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平民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购买国货。”

              ——以上材料均摘录自《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文明排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     ]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 4.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做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所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明显不平衡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
              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发展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为张謇企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D、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是张謇企业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
            • 7. 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清政府大力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8.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掇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     ]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 9. 1912——1919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独立发展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C、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D、实业救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10.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的盈利指数,这组数据直接表明

              [     ]

              A.中国纺织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B.民族工业在曲折中呈现发展的势头
              C.轻工业产品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大量出口
              D.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0/40

            进入组卷